晚清湘军著名将领鲍超,从一个挑水夫入伍,屡立战功做到提督。他没读过书,一辈子就只认识两个字:他的名字。
在与太平军作战时,他被包围在九江,准备派人向曾国藩求救,叫幕僚写求救信。过了好长一段时间,幕僚还没把信写好给他。
鲍超着急啊,跑去找幕僚,看到幕僚还在那里构思,没有动笔。鲍超急得跳脚:“都啥时候了,还想那么多干嘛?”
鲍超叫人拿来一块白布,自己提笔在布中央写了一个大大的“鲍”字,然后在旁边画了无数个小圈围住“鲍”字,迅速把信封好,叫人送给曾国藩。手下人不理解鲍超这么干的意思,鲍超说:“大帅自然会明白我的意思。”
曾国藩的幕僚收到信后,看得莫名其妙,拿去找曾国藩。曾国藩一看,笑着说:“老鲍又被围困了。”急忙派人前往援救。
这一群文人就没想过,中国汉字最初就是画画的象形字得嘛。
鲍超尽管大字不识,但有时也还是想学习一点知识文化,提高文化素养。
一天,鲍超想写字了。他拿起笔来,很顺利地写了一个“门”字,然后就卡壳了:“门”里其他笔画是啥呢?想了很久,鲍超也没想出来,就那么拿着笔、皱着眉,如木鸡状。
一个幕僚始终在旁边侍立。幕僚看到鲍超写的“门”字右边的竖笔没有把钩拉起来,小声地提醒说:“‘门\’字右边还少了一个钩哦!”
鲍超毛了,顺手打了幕僚一个耳光,指着大厅的门说:“哪个说门有钩?你看这个门有钩吗?”
幕僚很不服气,指着墙上挂着的一副曾国藩写的楹联中的“门”字说:“你看,这个‘门\’字就有钩。”
鲍超正眼一看,果然如幕僚所说。鲍超一辈子最信服的人就是曾国藩,曾国藩写的字,当然不会有错字了。
鲍超急忙跪在地上给幕僚磕了3个头说:“先生,请原谅我这个武夫。”
鲍超一生参加过500场以上战役、身上受伤108处,真是可爱又可敬。
咸丰、同治年间的名将张曜,穷苦出身,没读过书。在河南固始县一战中,因功被提拔为代理知县,并娶了原知县知书达理又美貌漂亮的女儿为妻。
张夫人博古通今,非常能干,经常帮张曜批阅公文。张曜后来升任河南布政使时,御史刘毓楠弹劾他“目不识丁”,不能胜任文官工作。于是,张曜被改为总兵职务。
张曜对此很是气愤,下决心要好好读书。想到老婆很有文化,要求老婆教他读书。张夫人说,可以,但有一个条件,要行拜师之礼,恭恭敬敬地学。
张曜把老婆请到孔子牌位前坐好,自己换上朝服,跪在老婆面前,请求老婆收他为徒。张夫人收了张曜为徒弟,张曜闲暇时就教他认字,张曜也学得很认真。
不过,毕竟年岁大了,脑袋不像小孩子那么灵光。张夫人就经常呵斥、责骂他,他也毫不生气,像学生对老师那样尊敬老婆。
在左宗棠的帮助下,张曜又被改为文官,出任山东巡抚。每次与下属谈话,张曜都要称赞老婆的才干。
张曜有时要问下属这样的问题:“你们怕老婆吗?”有人摇头说不怕。张曜立即严肃地说:“你娃胆子好大,居然不怕老婆!”
弹劾过张曜的刘毓楠,后来被罢官回家,生活拮据,厚着脸皮向张曜示好。
张曜也不计较,每年都要给刘毓楠送一笔巨款,也要给刘毓楠写一封信,信上盖着一个“目不识丁”的小印章。 王麓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为进一步提高职工消防安全和责任意识,普及消防安全知识,4月14日下午,高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邀请山东省居安防火培训中心教官来院授课,医院全体干部职工参加了培训,提高了消防安全意...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