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讯 (记者 张莉萍 通讯员 蒋振华 摄影报道)“以前咱单位职工有困难,综采二区的职工都主动捐款,现在人家有事我们可不能袖手旁观。”近日,田陈煤矿综采一区的老牟不仅自己带头捐了200元,还和有关领导一起发动职工为兄弟单位身患重病的职工捐款。在田陈煤矿,很多人都是从舞台上认识的老牟,现实中的他不仅能演而且能写、会干,还爱发明。
老牟原名牟峰,是一名54岁的老党员。他中等身材,黝黑面庞,站在职工队伍里毫不起眼。“人活着就要有精气神!要学会感恩!咱们的衣食住行都是矿山给的,俺就是想把对矿山的热爱,对工作的感悟和工友们分享。”当问到他为何一把年纪还一如既往地登台表演时,老牟不假思索地说。
牟峰说,他喜欢朗诵是父亲的原因。上小学的时候,父亲要求十分严格,每学一篇文章就要求他声情并茂地读下来。为了读好课文,他经常听收音机,并跟着一点点学,慢慢爱上了朗诵。自1983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参加的朗诵有数百场之多,先后荣获过“山东煤炭系统读书能手”、“山东煤炭系统十佳演讲员”等荣誉称号。这老头特有范儿!还有一身使不完的劲!他身上散发出满满的正能量,连我们年轻人都自愧不如。”和老牟一起演出的张磊说。
老牟不仅是矿山舞台上的“明星”,还是一位矿山“诗人”,他经常把在工作、生活中的感悟融入到作品中,特别是单位遇到急、难、险、重任务时,他都会将工作融入到诗歌、散文等作品中去,并在班前会上给工友们朗诵,激发大家的工作热情和干劲。
“老牟的想法很多,这些都是他的发明创造,光今年一季度就创新项目十多个。”在7116工作面,综采一区负责人指着“单体登高云梯”、“工作面机头通话站及分水控制操作平台”等发明成果说。前不久,矿上为了表彰牟峰的创新成果,奖励了他1000元。他除了给自己买工具外,剩下的760元钱全部拿出来给班里的工友们买了新工具。对此,他说:“我的每一个创新都是来源于工作现场。这次奖励是矿上对我的认可,让我以后的创新更有激情,把奖励拿出来也是一种共享,能让工友们干活更方便,和我搞创新的目的是一样的!”和他一起干活的一位职工说:“牟师傅的创新和其他的人不同,有的人创新光设计图好看,可他的创新讲的是实用。”
老牟的班长表示,别人都想多歇班,而老牟却很少歇班,他甚至创出92天没歇班的纪录。别的职工去参加矿上的一些活动,都是单位开“小灶”算公假,但是老牟每次参加活动都是用自己的“业余时间”。
和老牟一个班工作的人都知道,老牟生活很是节俭,从不肯浪费一分钱,一件衣服能穿上几个年头,但是每到献爱心、捐款的事他就很大方,不仅跑得最快,还总是工人中捐款最多的。“你都是快退休的人了,还那么拼干吗?”面对工友的疑问,老牟说:“俺还有320天上班时间,再不干,就退休了,干一天就要奉献一天!”
新闻推荐
王艳君夫妇在讨论新的剪纸作品。赵金蝉本报记者郭桂花文·图剪纸,又叫刻纸,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利州区宝轮镇云峰社区,剪纸家喻户晓,老幼...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