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在昌正在打扫楼院卫生。文/图半岛全媒体记者刘婷婷
通讯员苗文超
每天一大早,山东路社区居委会前一片空地上,原先堆积的建筑垃圾刚刚清理完,负责这一片卫生的刘在昌立即拿出扫帚和簸箕,把地面上残留的垃圾碎屑清理干净。自2009年当保洁员以来,刘在昌天天如此,把自己所负责的鞍山路96号到104号的公共区域打扫得干干净净,让小区居民舒心生活。
洗心革面,在社区踏实奉献
今年53岁的刘在昌曾经是一名维修工人,2003年失业后,靠打点零工维持家用。因为一直没有工作等原因,家庭关系很不和睦。后来,社区工作人员了解到他的家庭情况,多次入户做工作,鼓励刘在昌改掉酗酒的毛病,回归家庭,并帮助他在社区争取到一个公益性岗位。“那时的我还看不上保洁工作,总觉得这不应该是我干的活。”刘在昌回忆说。但在父母的鼓励下,在社区的帮助下,2009年,他正式成为一名保洁员。“父母告诉我,只要踏踏实实干,什么工作都是一样的。”
刘在昌自己也没有想到,他竟然在保洁员的岗位上坚持了下来,并且一干就是八九年。每天,他早上6点多就开始工作了,先地毯式地把楼院打扫一遍,白天反复巡逻查看,随时清理地面上的垃圾,下午再清扫一遍。刮风下雨,春节假期,他也坚持上岗,从来不会因无人监督就偷懒。山东路社区78岁的张淑云说,下大雨的时候,见刘在昌冒雨打扫楼院,她还劝他先别干了,刘在昌婉拒说不干心里不踏实,在家也老想着楼院是否干净。大年初一也是如此,有的居民放鞭炮,碎纸屑满地都是,再碰上雨雪天气,更加大了清扫的难度。“我就用小笤帚一点一点地把纸屑从雪地里扫起来,冰冻住的就用手想办法抠出来。”刘在昌说。和其他保洁员一样,刘在昌也会感到累,但是踏实工作的他,内心是充实的。尤其当居民赞扬他打扫的卫生干净时,心里美滋滋的。
在刘在昌看来,楼院卫生是日积月累的好习惯保持的,而不是今天这里有一点垃圾觉得不打扫也没关系,明天那里有一点垃圾不打扫也没关系,“就是要把底子弄好了,才不至于整天搞突击,而且居民住着舒心,自己看着也高兴。”为此,哪怕一丁点的垃圾死角,刘在昌只要看到都不放过,他会先用大扫帚大范围地扫一遍,垃圾多的时候拉过垃圾桶全部清运走。“这样一天下来,回家后心里也踏实。”刘在昌说。而平日里,社区有什么材料需要交到街道办事处,只要需要刘在昌从来都是欣然答应。
敬爱老人,遇事总爱搭把手
刘在昌热爱社区工作,在为老服务岗位上勤勤恳恳,无私奉献,对待每一位老人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这么多年,他与楼里的居民也都基本认识了,见老人提着菜回来,他大老远就迎上去帮忙提东西。山东路社区有一位孤寡、残疾老人刘志良,由于没有家人,且患有精神疾病被送到精神病医院。刘在昌每月都去精神病医院看望老人,并送去陪护费、食品,还给老人读报、讲故事,一直都没有间断过。
从2011年开始,敦化路配餐中心把居民定的午餐送到社区后,他负责给社区内8名老人免费送餐,还借机会了解老人的生活情况与问题,热心地询问饭菜是否合胃口,替他们反馈意见。其中有一位86岁老人俞道林,一生未婚,无儿无女。2012年9月的一天,刘在昌像往常一样准时来给老人送餐,敲了很长时间门也没声音,他发现老人家的厨房一直亮着灯。刘在昌知道老人平时非常节俭,不可能浪费电,他感到情况严重,立即拨打110报警,并汇报社区领导,待门打开后大家发现老人在地上趴着,已处于昏迷状态,后经医院抢救脱离危险。老人醒来后逢人就夸:“多亏了小刘啊,多亏他及时发现,才让我保住了性命”。面对赞扬和肯定,刘在昌说自己只是做了该做的事,相信每个遇到这种情况的人都会伸出援助之手。
“做事情难,把简单的事情做好更难,我觉得只要有一份责任心,无论在什么岗位工作,只要自己服务的居民能满意,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刘在昌笑着说。他就是这么一个平凡的老百姓,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一个文明市北人应有的责任和标准。
新闻推荐
绿茵娃娃竞技岛城 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青岛营区初中组昨盛大开营
双方队员奉献了一场精彩的揭幕战。半岛全媒体记者杜金城7月25日,2017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青岛营区)初中组在中德生态园德国足球亚洲基地开营。本期夏令营为期一周,活动将持续到7月31日...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