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文敏淡然厚成酿日月,虚怀若谷洒乾坤;文墨酣畅大气象,横空出世满昆仑。
《淮南子·俶真训》云:“能游冥冥者与日月同光。”作为一代书画并茂、诗文激扬的著名书画家、诗人和文艺评论家,他胸怀天地,日月共酿,吐纳古今,志高远翔,文墨酣畅,甲鼎气象,遒劲磐刚,晴朗气爽,浑厚豪迈,荡气回肠,风景瑰丽,形神同光。他便是把忠诚挥洒在艺术中,把激情挥洒在山川中,把虔诚挥洒在敬畏中,把豪情挥洒在苍冥中,把风韵挥洒在天籁中,诗文书画光辉灿烂的艺术名家刘同光先生。先生风骨傲然,气宇轩昂,英气勃发,豪气云霄,文气横溢,才气磅礴,心气自若,神气狂荡。今生缘遇,感与智者为伍,与高人同行,与君子为伴,与心灵齐飞。直挂云帆“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刘同光先生出生于“人间仙境”蓬莱的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是一位学养盈厚、誉满乡里的中学教师,在家父的影响指引下,他自幼酷爱诗文书画,立志成为一名书法家、画家和诗人,其诸多少儿时期的习作已显露出聪慧的天资和不凡的灵气。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恢复高考制度,年方20出头的刘同光大浪淘沙金榜题名,阔步踏进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传统经典名作的滋养,中外不朽诗篇的陶冶,大学四年的刻苦攻读,为其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他在文学艺术海洋里的扬帆远航提供了保障。1981年,刘同光在校读书时,其书法作品便在由中国书协、团中央、教育部联合举办的“全国首届大学生书画作品展”中荣获三等奖,为山东省高校生五位获奖者之一,为其以后研习书法更加坚定了信心。由此他成了全国著名书法家魏启后、蒋维崧等家中常客,并深得两位名家的悉心指点。之后,刘同光的艺术沧浪如奔腾的野马,汹涌澎湃,咆哮如雷,演奏出一幕幕雄壮激越的艺术交响。
———书法作品入选全国第四、五、六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第三、五、六届中青年书法作品展,第一届中国书法精品展,“当代名家书法精品展”;绘画作品入选“韩国世界美术大展”、“中国首届小品绘画作品展”等大展;创作诗词五千余首,发表六百余首,并正挥诗滔滔,向雄盘中华诗词万首极峰登攀;撰写书画艺术评论文章百余篇,40余篇在《美术》杂志、《美术观察》杂志、《中国书画报》等权威报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分别入选“中国首届书法理论研讨会”、“云峰诸山石刻理论研讨会”、“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书法艺术研讨会”等由中国书协主办的国家级研讨会。
———出版个人书法集《刘同光篆书二十四诗品》、《刘同光书法作品集》,诗集《砚余杂咏》,文集《砚边絮语》,及《刘同光诗文书画作品集》、《刘同光画松集》、《刘同光画集》等专集十余部;多次在中国美术馆、山东美术馆等举办个人书画展或联展,多次应邀赴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地举办个人书画作品展;作品入编中国书协主编的《中国当代书法作品集》、《中南海珍藏书法作品集》、《全国名人书画展作品集》、《中国当代书法艺术大成》、《当代名家书法精品集》、《中华历史名人纪念楹联书法集》等专集,书法作品被刻于庐山、屈原碑林等处,被毛主席纪念堂、中南海、萧红纪念馆等机构收藏。
———主编出版《画家乍启典》、《孙其峰艺术世界》、《中国当代花鸟画坛名家作品集》、《中国当代篆书名家作品集》、《烟台历史文化名人墨迹选》等专著三十余部。《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书画报》、《美术观察》、《书法》杂志、《山东画报》、《齐鲁晚报》、山东电视台“东方书画”及“天下收藏”等栏目,多次对其诗词书画创作成就及艺术贡献作专题报道。———浓墨重彩的书画艺术和诗文激扬的累累硕果,为刘同光的艺术人生架起了道道绚丽彩虹。“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山东画院高级画师”、“烟台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鲁东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成为炫耀在同光先生艺术天空中的璀璨符号。“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同光是一部厚厚的书,同光是一簸灿灿的金,读同光的诗文书画,如遨历史长空,如穿文明隧道,如沐明月清风。书墨幽境“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洞观刘同光先生艺术人生,令人油然肃敬:他初始善书,倾情诗文,继而丹青,深耕苦研,忠贯白日,殚诚毕虑,白首不渝,深诣博识,诗词书画艺文贯通,同善并举。
同光先生学书,首起颜体,忠诚经典,敬畏传统,由唐入魏,循而入汉,直至商周,力追三代,激扬内涵,师古出新,力求己意。他博览法帖无数,吸纳精华似溪水潺潺,既崇尚“杏花春雨江南”的阴柔秀美,又钟情“铁马秋风冀北”的阳刚壮阔,更迷恋“烂熳多姿丰韵”的豪迈风神。他心仪“颜书”、“魏碑”、“钟鼎”,博学明俊,刻苦流年,在临摹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开创出一片灿烂夺目、雄浑壮丽的书法新境与翰墨大观,形成简洁超逸,意趣相融,苍茫端肃,骨肉丰挺,意幽神奕之风格。
刘同光崇尚“颜体”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神态自若而光彩自居,境界瑰丽而自然雄健。尊其人,崇其艺,平生研习,未曾懈怠。他取法颜真卿的《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等碑帖。他的颜体书法如《王维绝句》、《自书诗》等作品,雄浑厚重,庄重稳健,铁画银钩,温而不燥,醇而不腻,具通达豪迈之气概,透露些许文人气息,让人品赏之际有所萦怀。
刘同光的魏书创作,钟爱有着“魏碑鼻祖”之誉的北魏大书法家郑道昭之云峰刻石,缘于其书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具有篆意草情,飞鹤游天,体高气逸之韵致;缘于其书笔力雄强,气魄宏大,具有刚中见姿,古朴粗犷,方圆互用之特征,故同光以云峰山刻石为宗,尤以《论经书诗》、《观海童诗》为最,师其笔法,体其意趣,得其三昧,落笔多正峰,大起大落,处处着实,结体宽博,笔力雄强,且于雄强中蕴厚重,于蹈动中见安祥。从其《杜甫咏古松》、《李白诗一首》、《自书诗二首》等书作中,可见用笔稳健,如木画沙,刚柔相依,变化多端,结体宽博大气,因形铸势,上下呼应,左右相依,深得云峰刻石之精髓。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艺评论书法委员会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叶鹏飞先生如斯评价刘同光的书作:“同光追求郑道昭书法散逸、超然和简朴的风格,再以这种风格来潜研名迹,将行草、隶书、金文来不断丰富和充实,开创出自己独特的书风,成为当代传承云峰山书风开创新境的第一人。”同光先生的行草书师法王羲之、杨凝式、王铎诸家,所作元气充沛,超以象外,满腹诗才,跃然纸上。品读同光先生书作,观其风貌,古雅深邃,淳朴自然;观其结体,严谨宽博,苍健伟然;观其用笔,挥洒自如,高亢明亮。既溢荡着书之大法,气象浑穆,意态奇逸,精神飞动,又溢荡着恬淡雄浑的艺术风采,充分表现出同光先生桀骜不训的性格与卓尔不群的艺术天分和极尽变化的艺术创造能力。品读同光的《南山晴望》、《夏元淳诗》、《自书诗》等行书作品,可以看出,其书得一“清”字,清是一种格调,是一种美,是一种境界,蕴含着丰富的诗意与哲理,给人一种单纯、明朗、萧散、淡泊之感;其书跌宕起伏,风姿卓越,飘洒不羁,表现出书家空灵的心境、坦荡的胸怀和驾驭笔墨的高超技巧;其书天真烂漫,轻松自如,率性而为,无雕作之痕,笔意苍老遒劲,笔势连贯,气度典雅端庄,线条凝练,气足神逸。作品温文尔雅,隽秀从容,不激不励,静中寓动,动中有静,灵动鲜活,意气顾盼,映带有致,与其花鸟画作的清俊飘逸大有相通处。同光先生的甲骨文书作,别具特色,既有典型的甲骨锲刻之气,又有浓郁的书写之意,给人以活泼清新之感。他的作品笔法有着粗细、轻重、徐疾之变化,结构随体异型,任其自然,章法错落多姿而和谐统一,彰显出天地造化之美,从中可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精神光辉。如所书甲骨文《李益塞下曲》、《弟子规二则》、《元曲二首》等作品,无不线条刚劲,刚中带柔,方中有圆,粗细相间,连情带意,结体因势而形,因形之繁简而成大小错落,自然变化而无摆布之痕,给人天真烂漫、自然生动之感。从其作品中可见他对商周文字的应用是相当精熟的,他可准确地用甲骨文书写几百字的长篇大作,折射出他的“六书”功底,体现出他雄厚的古文字学养,这在当代可谓少见。同光的甲骨文忠实于甲骨文原作的基础上,渗以金文的笔法,增加了甲骨文的厚度,线条坚实挺拔中更具圆劲清润,写出了自己的独特风貌。同光先生的金文书作,是其诸书体中的代表作品。钟鼎文书法为同光之挚爱,也是其用功最勤之所在,他对三代金文顶礼膜拜,浸淫多年,饶有成就,其所作《柳永词》、《胸中门外联》、《道德经七十章》、《岳阳楼记》等钟鼎文作品,可见其篆书得清穆之气,使人如沐春风,如对高士,如潜深山古寺,清新而庄重,典雅而古朴,精严诤妙,似入仙佛之境;他的篆书婉转圆通,方圆合度,结字茂密洞达,气韵沉雄,自然流美,高雅俊逸,使人感到书者浑厚的学养,浓郁的诗情,厚实的书外功夫;他的篆书笔力千钧,气酣墨苍,温而不燥,醇而不腻,尽得豪迈之妙,颇有心笔合一之艺术境界。他的篆书结体忌大小均等,尚错落有致,结体重变化呼应,增天然意趣,篇章富有韵律。既体现了三代金文朴茂沉雄、凝重静穆、浑然天成的神姿,又透出清新、活泼、流畅的风韵。更可贵的是他将青铜器上沉郁的“金石气”,转换成浓郁的“书卷气”,与他楷、行书风相一致。
同光先生无论是楷书、行草书,还是金文、甲骨文,皆清朗俊爽,洒脱放达,清纯敦厚,气度恢弘,苍朴中透出清峻拔俗之气。清代书法家赵谦云:“书家有最高境界,古今二人耳。三岁稚子,能见天质,积学大儒,必具神秀。”读同光先生的书墨,重在读其以见天质为指归的书韵,读其以见率真为神魂的书性,即读其大雅,读其气骨,读其意境,读其内涵,读其真率。在读大雅中领略其文化厚度,在读气骨中领略其精神风度,在读意境中领略其审美追求,在读内涵中领略其卓然神采,在读真率中领略其个性品格!禅行万里唐代画家、绘画理论家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中说:“颉有四目,仰观垂象。因俪乌龟之迹,遂定书字之形,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创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翻阅中国书画艺术发展史,究天人之际,书与画无不是效法自然;从美学的法度洞之,书法艺术注重的是线条之美、气势之美、韵律之美、神采之美,而绘画艺术又无不是美美俱求。“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鉴于中国书画同源的传统文化基因,有着深厚书法艺术造诣的刘同光先生,四十岁后又辟出一片绘画艺术的湛蓝天空。他挥毫泼墨,把激昂的精神和豪情挥洒在自然与自我的生命旋律中,他尚文启天门,诗意写画境,把卓越的天赋和充盈的智慧沉淀在天人与天道的画作气象之中,在攀登艺术高峰的跋涉中,始终把写生作为绘画创作的重要基础和必行路径。历代成就斐然的绘画名家的写生实践揭示出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画家深入生活,作品才有生机,才有深度,才有艺术感染力,才有时代气息。石涛绘画注重“蒙养”,即重视生活,要求画家排除杂念和法规的束缚,以虚静之心回归生命的本原,了解和把握所描绘的物象,从而达到物我相融之个体精神高度的自由境界。石涛重视“蒙养”的写生与创作精神,就是要求画家在创作之前须做大量耐心细致的准备工作,全面了解其所要表现的自然万物的各个方面的形态,其“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写生过程就是“蒙养生活”的过程,透视出书画要表现天地精神这一大任,必须循其本源,酌取天地生命之精华,强调人的创造力,汲取天地最根本精神,如此才能用笔墨表现天地“蒙养”之理,于不枉于天任。同光先生从自己的绘画创作中深刻感悟到:写生是画家的必备功课,其功力如何、水平如何,决定着画家未来的发展,因为它能反映出画家的潜能。大凡有成就的画家,在速写方面的素养皆功深而衣厚,徐悲鸿、黄胄等艺术大家无一不此。画家在大量写生的基础上,通过观察体会,透过物象本身所传达出的则是画家的文人气质、艺术素养及对生活的热爱。刘同光先生认为写生不是收集物象的形态,而是收心中之物。“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中国画创作的重要规律,即说明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也表明了创作的主客体关系,既师法自然,又对自然进行分析研究,在自己的思想感情的熔炉中加工改造,达其“中得心源”之意。师造化之所以被同光摆在头等位置,因为在真花真草中蕴含着物象的性灵,是创作的源泉。性灵既是自然景物的神,又是画家的情,艺术创作归根结底是客观对象的神,抒主体作者的情,故画家对客观物象的把握是极其重要的。中国花鸟画的艺术表现是寻求超越花鸟之外的精神,其目的是表现时代的一种风尚,是追求有别于今人与古人,并通过独自的思考与艺术手段,表现出独自的情感与艺术样式。中国绘画的表现既是主观又是客观的,但都离不开自然生活与艺术思维这个契点,从对自然的体悟中培养自我的艺术能力。同光先生作为花鸟画家,他写生严格遵循自然规律和生命运动规律,对写生物象的走笔行意、张神扬韵,无不彰显出鲜明的规律气象。他以诗人的跳跃思维观察物象,以音乐家的旋律思维组织画面,在写生中寻生机,在写生中觅画意,在写生中得天真。他对同一写生物象,既关注春盛夏衰之季节风采、节气律动,又关照方位特征之近大远小、近浓远淡,呈现鲜明的部位差异,还把握静态情景,朝艳午呆、晚合晨开,静中有变的具体特征。同光对物象特征变化能仔细观察,认真体味,精确把握,得其精微。同光先生写生追求有二:一为写物之生,凝心注目,洞察分毫,将物象之化,生之笔端;二为写己之生,躬心体会,深究内含,将身之素养表为形性。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同光先生以写生为日课,倾心、倾情、倾力,孜孜不倦。他的写生作品,流露性情,笔势活泼灵动,生机毕现,树木呈临风之态,花草现仰俯之姿,鱼鸟彰潜举之影,生动感人。同光写生,题材广博,画稿等身,堪为洋洋大观。刘同光先生为写生,禅行万里,以感天动地的虔诚,以超然卓越的意志,跨越长城内外,历天南海北,游三山五岳,拜名寺古刹,拥抱自然,拥抱生命,拥抱艺术。登华山探险,攀泰岱觅奇,陟衡山观秀,躋中岳品幽,凌恒山看寺……。他筑画室于蓬莱温泉,庭内广植名花奇卉,为其观赏与写生。春来牡丹紫藤,盛夏百合卷丹,金秋瓜垂傲菊,严冬寒梅绽放,四季松竹摇曳。同光先生在师法自然的写生之旅中,敏锐感悟,思接天地,心游万仞。游黄山,一日写生三十幅;登泰山,一日写松五十余。几十年发奋求真,几十载写生不辍,挥洒汗水写真情,写生两万垒高台。对大自然的饱览沃游,对花草树木的仰观俯察、刻画描摹,不仅使其性情得以陶冶,胸襟得以开阔,更使其在把握自然变化规律、领悟自然深邃内涵中灵魂得以激发,赐予其诸多感悟与激情,使其对花鸟、虫鱼、飞禽知其形,识其性,寄以爱,得其神,用画笔抒发对自然万物至尊至诚的崇敬与尊重、热爱与赤诚。
刘同光先生善于摄取自然物象中的点点滴滴充实自己,无论是花魁牡丹、花神菡萏,还是山野水畔无名小花,或是枯树怪石、飞禽走兽,都是他写生的对象。他写生善于抓住物象最富有生命意义的特殊方位,靠心灵感应施笔取魂,绝不做没有灵魂的僵尸描摹,努力捕捉核心、自然本性的元素,表达自己汹涌波涛的情怀和激越的内心独白,从而创造出动人心扉的鲜活物象。每当春酣,同光如展翅飞燕,徜徉于百花丛中,采蜜撷魂,勾花描叶,集百花之秀;每逢盛夏,娇艳荷花、婷秀百合、如火卷丹,都是他笔下心迹;每当秋至,他与菊相伴,朝夕对语,细心观察,手不释笔,描摹不辍;每逢冬残,看梅写梅又为他心仪之要,徘徊于傲梅之下,倾墨挥洒。洞观同光万幅写生画作,格调雅健,取物精髓,饶具韵致,灵动潇逸,感情细腻,幅幅都可独立成篇,堪为佳作。天津美术学院著名教授吕云所观其同光先生的写生赞道:“同光写生之作令我吃惊,数量之巨、质量之高少有人及!”《大学》云:“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得。”又云“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身正,心诚而后修身,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同光先生在对中国画的写生中,受“大学”其“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深刻启迪和影响。在同光看来,正心即是端正艺德,遵循艺道;修身即是砺练笔力,涵养墨韵;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升华艺术境界,提高艺术造诣。
同光数以万计的写生稿,是其汗水的结晶、毅力的体现、执着的写照,是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和艺术源泉,更使他的国画作品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蓬勃朝气、异于常人之感。同光先生潜心写生的执著精神和意志品格,不仅为他的绘画艺术创作源源不断地注入新鲜血液,为其在艺术攀登之路奠定了坚实雄厚的基础,亦为中国绘画艺术事业带来了清风明月,更为弥漫着急功近利雾霾的当今中国画坛点燃了一把通向光明的火炬,照亮了画家的心灵:正因同光能比较贴切并含蓄地表达传统文人的内心世界,方使其墨彩呈现出像梅兰竹菊一样的人格气象。
新闻推荐
时报11月21日讯(记者曹莫)11月21日,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高等教育专科升本科招生工作的通知》,明年专升本考试将于3月进行,立功大学生士兵仍可享受免试升本政策。根据政策,今年允...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