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为峰 摄影报道
在日照西部山区,上世纪80年代之前,“换亲”现象很普遍。由于生活困难,双方父母为了节省钱财,各自以自己的女儿嫁给对方的儿子,俗称换亲。婚礼可以从简,省去了彩礼和操办婚礼的费用。
东港区三庄镇贺庄村,如今56岁的张永红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换亲”家庭里。
1984年农历十一月十三日,23岁的张永红为了圆母亲一个遗愿:决不能让儿子打光棍,初中毕业的她为弟弟能娶上媳妇,换嫁给了大她16岁,没上过一天学的孟庆田。
缺少感情基础的婚姻就这样勉强维持着。30多年来,夫妻俩之间很少交流,称呼上也基本用“哎”来代替。随着女儿和儿子长大成人,两人也习惯了这种“默契”。
2015年农历二月十二日,在浙江嘉兴打工的儿子把老两口接到了身边,想让操劳了半辈子的父母安享晚年,不料一场大病的到来让老两口陷入了困境。
今年端午节的下午5点,在儿子家中看电视的孟庆田突然走道东倒西歪,接着说不出话,儿子拨打120,及时送到医院,经诊断,患了脑血栓。
在医院诊治20多天后,孟庆田出院。花费的4万多元还是浙江、山东两地的亲戚凑的,给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在儿子家住了一个多月后,为了让儿子能安心工作,老两口让儿子把他们送回了日照老家,慢慢理疗康复。
临去儿子家前,老两口已把3亩口粮田流转给了邻居。知道了他们的遭遇,乡亲们纷纷送来了米面油菜,帮助这对不幸的夫妻。
儿子和女儿打工赚的工资,除了维持各自的家庭开支,其余的都会节余下来寄给父母。
孟庆田身体右侧肢体失去功能,不能行走,话语功能也丧失,大小便失禁。
每天,张永红精心地伺候着孟庆田,喂饭洗衣、处理大小便、端屎端尿,周而复始。闲暇之余,还会不断给他进行肢体按摩,根据医生建议进行康复训练;晚上还要定时翻身,预防褥疮。
张永红用宽布条做成一“环状提腿辅助用具”,放在丈夫的脚下,每走一步用“环状提腿辅助用具”把脚和腿慢慢提起,辅助锻炼走步。
只要天气晴朗,身高只有1.5米的张永红就会背起1.7米高的丈夫在外面走一走。瘦弱的身体吃力背着丈夫晃晃悠悠的场景,感动了乡亲。相邻都知道,张永红有严重的冠心病。
自己的3间小屋几近坍塌,张永红只好搬到儿子家暂住,请人来维修。由于付不起材料钱和人工费,工程停止。
家庭没有收入,只有丈夫孟庆田每个月几十元的老年生活补助,每个月上千元的医药费压得老两口喘不过气来。好在还有儿女省吃俭用寄回来的药费、生活费,有邻居的帮助,使张永红有了生活的信心。
这对“换亲夫妻”因为家庭贫困组成了没有“爱情”的家庭,在丈夫患病后,张永红付出无微不至的关爱与照顾,让“爱”回到身边!
如果您愿意帮助这对“换亲夫妻”,请联系东港区三庄镇贺庄村两委干部王女士,联系电话:15098690332。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11月28日消息,在河北省试点水资源税改革一年半后,12月1日起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河南、山东、四川、宁夏、陕西等9省(区、市)也将纳入水资源税改革试点,用税收杠杆抑制不合理用水行为...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