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YMG记者庞磊)日前,《山东省高等学校美育工作评价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面向社会公布并正式实施。高校将公共艺术课程作为限定性选修课程纳入各专业教学计划,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并纳入学分管理。
根据《方案》,山东省推动高校将公共艺术课程纳入各专业教学计划,使学生通过鉴赏艺术作品、学习艺术理论、参加艺术活动等,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人文素养。并以评促建,促进高校开足开齐开好公共艺术课程。省教育厅表示,公共艺术课程是国家为培养高素质人才而设立的限定性选修课程,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高校必须按照国家规定设立专门的公共艺术课程管理部门和教学机构,配备专兼职公共艺术课教师,保质保量地完成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和任意性选修课程的教学计划。同时加强音乐厅、剧场等美育场馆和学生艺术社团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展演活动,积极构建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艺术展演四位一体的美育实施体系。《方案》指出,高校美育工作评价内容包括公共艺术课程设置、教学管理、教师队伍、艺术实践、条件保障等。评价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满分100分,90分以上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70-79分为合格,69分以下为不合格。
具体课程设置为,高校将公共艺术课程作为限定性选修课程纳入各专业教学计划,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并纳入学分管理。山东省鼓励高校根据本校学科建设、所在地域等教育资源的优势以及教师的特长和研究成果,开设各种具有特色的艺术选修课程或系列专题讲座,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和需求。
为保证公共艺术课程的开设和教学质量,省教育厅要求高校应设立专门的公共艺术课程管理部门和教学机构。高校担任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教师人数,应占在校学生总数的0.15%—0.2%,其中专职教师人数应占艺术教师总数的50%。在艺术实践方面,高校应加强学生艺术社团建设,鼓励学生人人参与。定期举办大学生艺术节和艺术展演活动,丰富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发挥艺术文化对社会的服务功能,组织学生进行志愿教学、社会调研、慰问演出、公益展览、对外交流等。高校还应将开展美育教学和艺术展演活动所需经费列入年度预算;为公共艺术课程教学配备必要的专用教室和器材;为大学生在校内开展艺术展演活动提供符合要求的展演场馆;为赴校外开展艺术实践和对外交流活动提供必要的食宿、交通、安全等条件保障。
新闻推荐
今年山东省将培育“瞪羚”企业100家 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考核办法正在起草
本报济南4月30日讯(记者陈玮)记者日前从省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二次会议上获悉,《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督导考核办法》正在起草,每季选择3个左右重点产业或重大支撑,采取视频推进会议形...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