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片本报记者隋忠伟通讯员姚晓双康文龙
今年2月,日照港徐玉金劳模创新工作室荣获“山东省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称号,这是继被命名为日照市首批“劳模创新工作室”后,赢得的又一殊荣。从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徐玉金,到齐鲁首席技师贺召文,再到山东省首席技师王均光、技术能手李强,日照港徐玉金劳模创新工作室正逐步发展成为工匠“梦工厂”。
30年如一日
成长为日照港的“大拿”
徐玉金,日照港徐玉金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当家人”,也是日照港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班组“徐玉金班”首任班长。
这个略显瘦弱的大叔,身上的荣誉却是十分厚重:日照工匠、齐鲁金牌职工、山东省有突出贡献技师、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30年如一日,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徐玉金成长为日照港的“大拿”。谁能想到,从部队转业初到港口的徐玉金,也曾是一个“小白”。学历不高劲头足,他从最简单的结构原理开始学起,执着地把每次发生故障的原因、处理方式都详细记下来。工作中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问题都成了他的创新原动力。维修工具用起来不趁手、个别部件维修率过高等等,他都要试着钻一钻、改一改。
“我最得意的就是这个燃油泵油封改造,把原厂燃油泵的O型圈油封改成了骨架式油封,解决了频繁漏油问题,延长了使用寿命。”徐玉金说。虽然前后试验历时了一年,但这一发明最终获得了国家专利和山东省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二等奖。
一群执着的“技术宅”
获得全国荣誉称号
2013年,公司成立了首个劳模创新工作室并以徐玉金的名字命名。徐师傅发出了“经验共享”号召,带领更多的人体会忘我工作的乐趣。大家一起抓培训、搞创新,建实训室、编故障案例、开成果发布会。那段时间大家很忙,却乐此不疲。这个平台实现了由“单兵作战”到“群策群力”的聚合效应,一大批技能人才得到迅速成长:
贺召文,齐鲁首席技师。作为内燃机车柴油机维修的带头人,短短5年时间就完成了从技术工人到维修专家的华丽转身。
王均光,山东省首席技师。编制了《机车中修工艺》等多个技术材料,带领团队先后研发制作了电控阀试验台、电器模拟演示板等多项高技术含量的攻关项目。
李强,山东省技术能手。连续三年获得日照港机车乘务员技术比武第一名,总结出动态考核、“菜单式”机车故障分析等培训方法,并创新推出“一次乘务作业标准法”等作业方法。
他们,不仅是“技术宅”,也是管理创新能手。咱当不了科学家,可以做一名能工巧匠。”在徐班长的带领下,先后完成90个科技成果、19个技术改造项目,其中省级以上成果奖4项、国家专利成果18项,并获得“全国学习型先进班组”称号。
代际传承永不断
铸造港口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执着、是创新,也是一代代人的传承。2016年11月,徐玉金的“80后”徒弟卢翔超,从徐玉金手中接过接力棒,成为“徐玉金班”班长以及工作室负责人。
“小卢谦虚好学,每当工作中遇到困惑和压力时,都会主动找人交流,这点让我对他很放心。”徐玉金告诉记者,“我常常开导他一定要甩开膀子加油干,年轻人干事情一定要有不服输、不怕难的劲头。”
“我们年轻人有知识、不怕难,更要像前辈们把心扎在本职工作中。”谈起工作感悟,卢班长说,“其实幸福就是让自己专注在修车这件事上,每当看到机车轰鸣地返回作业场区,自己心里比蜜还甜。”
年轻人的朝气蓬勃,为徐玉金班的二次腾飞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通过潜心探索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的门道,班组很快获得“全国港航系统优秀质量小组”称号。一年完成技术攻关3项,其中新型缸套专用吊具成果获得国家专利。卢翔超本人也获得了日照市“五一劳动奖章”。
新闻推荐
晚报讯(记者孔晓文通讯员宋帅)昨日记者了解到,根据《关于规范高速公路车辆救援清障服务收费的通知》,山东省高速公路车辆救援清障服务收费标准5月1日起施行。根据新标准,平板车救援收费...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