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振江 通讯员 宁元水 吴怀国
技艺高超、富有爱心、“非遗大师”……阳春时节在薛城区陶庄镇山家林小学采访,凡熟悉陈勇老师的人,口中传递的是清一色满满的正能量。
随着采访的深入,陈勇的形象在记者的笔下渐渐丰满起来:陈勇,男,70后,山家林小学美术教师,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哨技艺代表性传承人。1998年毕业于枣庄师范,执教美术教学一线20年来,其泥哨作品在《山东青年报》《枣庄日报》等多家媒体发表。荣获了“枣庄市首届民间绝技绝活大赛一等奖”,小课题《关于枣庄泥哨的制作与传承》荣获市级一等奖,《十二生肖泥哨》作品被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收藏,“泥哨陈”也成了他的外号。
记者在课堂上看到,一块普通的泥巴,在陈勇的手中三捏两捏很快变成了一件艺术品,展现在孩子们眼前。陈勇说,正是孩子们的喜爱,成了他创作的不竭动力,这些年遍访名师,刻苦钻研,业余时间几乎全都用在泥哨制作的研究上了。最初跟随艺人杨清涛师傅学习泥哨制作技艺,师傅言传身教,自己学习认真,很快掌握了泥哨的所有制作技艺。2017年11月,陈勇参加了文化部、教育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训计划——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玩具技艺培训班。一个月忙碌充实的培训学习,开拓了眼界,增长了见闻,同时近距离与多位国家级,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接触,切磋技艺。在此基础上,他大胆创新,博采众家之长,把中国传统文化因素很好地融入其中,使其作品富有了浓厚的乡土气息,每一件作品都有故事,将中国传统手工艺言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审美观念体现得淋漓尽致。为了更好的传承泥哨制作技艺,更为了适应教学需要,陈勇在学校领导和家人的支持下,成立了陈勇泥哨工作室并开辟了展室。
熟悉陈勇的人都知道,陈勇不仅在教学和非遗传承上取得了丰硕成果,还热心公益事业。2017年开始,他每周都要到市智培关爱中心义务爱心支教,雷打不动,用爱心托起折翼的天使。每次支教,陈勇都会不厌其烦地教孩子们如何捏、揉、搓,教他们怎样才能把动物和小鸟捏得好看,而且还能吹响。每次上课,孩子们都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下课时总是拉着陈勇的衣角不舍得让他离开……
新闻推荐
中新经纬客户端5月3日消息,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31个省份2018年一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显示,5省份一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过万,上海以17277元位居全国首位。9省份人均可支配收入超全国水平国家统...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