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每个人都知道女娲补天的故事。在今天,每个人也知道,我们的天空的确破了个洞——臭氧层空洞。随着科技的发展,氯氟烃化学物质的大量使用,臭氧层受到严重破坏。如何减少氯氟烃化学物质的使用,保护臭氧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全球科学家力图攻克的难题。
曾经补天的故事,今天再次出现。山东理工大学毕玉遂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历经十余年研发而成的新型无氯氟聚氨酯化学发泡剂,将对聚氨酯泡沫材料行业彻底淘汰氯氟烃和氢氟碳物质,保护臭氧层,降低碳排放作出重大贡献。
千里马有了,伯乐何在?
2017年2月,补天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以总计5.2亿元人民币的价格,获得了山东理工大学毕玉遂教授团队研发的新型无氯氟聚氨酯化学发泡剂20年的专利全球独占许可使用权,创造了我国转让专利独占许可使用费额度的最高纪录。顶尖科研团队与高新技术企业珠联璧合,借助新材料技术,着力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引领聚氨酯泡沫材料产业新发展。
过去80多年里,聚氨酯泡沫材料生产中主要采用含氟氯烃类物理发泡剂进行发泡,氟氯烃类物质对臭氧层有极大的破坏作用,也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这些发泡剂都是由欧美国家研制的,垄断着全球市场,掌握着聚氨酯行业的话语权。随着《蒙特利尔议定书》的签署,国际社会开始逐步淘汰这种消耗大气臭氧层的物质,中国已承诺2030年完全停止生产和使用氯氟烃物质。
面对严峻的环保形势,寻求新型无污染的新材料是聚氨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新型无氯氟聚氨酯化学发泡剂的成功研发,不仅打破了欧美国家对发泡剂生产技术的垄断,更是重新定义了聚氨酯产业的发展方向,为世界聚氨酯产业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找到了一条全新出路。
据了解,新型无氯氟聚氨酯化学发泡剂消耗臭氧层潜能值(ODP值)为0,全球变暖潜能值(GWP值)为0,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均不涉及卤素元素,反应过程不产生副产品,没有VOC排放。“无氯氟聚氨酯化学发泡剂在反应过程中,不会产生任何有害气体,绿色环保,能够完全替代含氟、含氯的发泡剂。新型聚氨酯化学发泡剂是我国原始创新的、独有的专利技术和产品,属世界首创。不仅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更具有社会价值和环保价值,完全符合当下新旧动能转换的时代要求。”毕玉遂教授介绍说。(下转第三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庞磊)山东省春季高考“知识”部分的考试今明两天进行。准考证打印截至明天17:00,遗忘或丢失准考证的考生不用慌张,自行上网打印即可。考生打印准考证时,在浏览器地址栏输入普通信...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