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新闻 济南市 青岛市 淄博市 枣庄市 东营市 烟台市 潍坊市 济宁市 泰安市 威海市 日照市 滨州市 德州市 聊城市 临沂市 菏泽市 莱芜市
地方网 > 山东 > 山东新闻 > 正文

子思在孔氏族人中对孔子之说贡献最大

来源:济南日报 2018-06-08 09:46   https://www.yybnet.net/

5月17日,山东省政协原副主席、山东师范大学原副校长、孟子研究院特聘院长王志民带来《中庸》解读第二讲——《子思与中庸》。王志民从孔子与子思、孟子与子思、子思与《中庸》三个方面,对子思的生平历程、家庭师承、周游列国的情况作了详细介绍,对思孟学派与《中庸》内容作了系统的论述。

子思与《中庸》在儒学史上争议大

子思与中庸的研究,是中国文化史、中国儒学史上最重要的重点学术问题之一。子思是孔子的嫡孙,在所知道的历史人物里面,与孔子血缘最近,对孔子之说贡献最大的孔氏族人里面,子思为第一人。

按照韩愈及宋儒道统说,“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由孔子到孟子,是孔学和先秦儒学发展最重要的历史阶段。先秦孔、孟分别为至、亚圣,但二人相距百年。期间,孔门虽曾有弟子三千,儒分为八,却是经历儒学发展的低潮时期,即《史记·儒林列传》所云:“天下并争于战国,儒学既黜焉”;《文心雕龙·时序》:“春秋以后,角战英雄,六经泥鱕,百家飙骇”。子思上承孔子,下启孟子,是个重要的关键人物。因而,子思研究是个重点。

宋代以后,一千余年间“四书”成为影响最大、传播最广、最受重视的儒家经典之经典,后人号称为中国人的“圣经”。《中庸》为四书之一,备受关注。本书虽只有数千字,却是历代研究、传播、阐释的重点,著作汗牛充栋,典籍少提及。

子思与《中庸》相关资料最少,问题最多,是儒学史上争议最大的焦点问题之一。一是资料少,《史记》未列传,《论语》未提及,《孟子》虽有五处提到子思,但先秦诸子著作中很少提及,可用资料很少。二是,有关子思的传世材料,向来多被称为“伪书”,有人或弃之不用,有人用而存疑,也成为儒学史上争议最大、问题最多的问题之一。因而,关于子思生平、事迹、思想、学派及著述及《中庸》的相关几乎每一个问题都存在争议。

随着近几十年来考古事业的巨大成就,特别是郭店竹简的发现和公诸于世,子思及相关问题又成为最受关注的学术热点之一。所以对有些问题,不可能全面、正确地谈出结论。事实上,有好多问题都还在争论,有待新材料的挖掘和发现,不可能现在就说出哪个说法是正确的,是定论。

子思好学幼承祖训

《孔丛子·记问》:“子思问于夫子曰:‘为人君者,莫不知任贤之逸也,而不能用贤,何故?\’子曰:‘非不欲也,所以官人失能者由于不明也。其君以誉为赏,以毁为罚,贤者不居焉!\’”

“子思问于夫子曰:‘物有形类,事有真伪,必审之,奚由?\’子曰:‘由乎心,心之精神是乎圣,推数究理,不以物疑,周其所察,圣人难诸!\’”这些故事都能说明,子思传承孔子之学,从启蒙时代就奠定了良好基础。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去世后“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三年心丧毕,相诀而去,则哭各复尽哀,或复留;唯子贡于冢上凡六年,然后去。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因命曰孔里”。这说明子思的少年时代,孔子众多弟子尚在。孔子去世后,弟子守墓三年,其中子贡守六年。子思的少年时代是与孔子自弟子一起度过的,有部分弟子一直未曾离去。所以,子思得力于孔子本人和他的著名弟子的教育、熏染、培养是可以肯定的,子思养成了好学的习惯。

刘向的《说苑·建本》记载,子思曰:“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吾尝幽处而深思,不若学之速;吾尝跂而望,不若登高之博见”。这说明他对学习的认识和好学精神。子曰:“先人有训焉,学必由圣,所以致其材也;砺必由砥,所以致其刃也。故夫子之教,必始于《诗》《书》而终于《礼》《乐》,杂说不与焉,又何请?” 这充分说明,子思自幼好学,专注于经典的学习,不仅是好学者,也是善学者,从小受到儒家思想的培育,这对子思成就大儒的事业关系极大。

子思之儒与孟氏之儒

是思孟学派的支柱

思孟学派的构成,历来是有争议的。《荀子·非十二子》:“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甚僻违而无类,幽隐而无说,闭约而无解。案饰其辞而祗敬之,曰:‘此真先君子之言也。\’子思唱之,孟轲和之。世俗之沟犹瞀儒,嚾嚾然不知其所非也,遂受而传之,以为仲尼、子游为兹厚于后世,实则子思孟轲之罪也”。

《史记·孟荀列传》:“孟轲,邹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从《韩非子》,一是子思、孟子各成一派,二是各派被认为“取舍相反不同”,所以有人对历史上是否有思孟学派提出质疑。但我们认为,这并不能否定为思孟学派,二者前后相承,孟氏派对子思派的创新、发展,正是构成思孟学派的两个主干。

子思之儒与孟氏之儒,是共同组成思孟学派的两个支柱。前有以子思为代表的子思之儒,后有以孟子为代表的孟氏之儒,两个学派共同构成了思孟学派的主体。前者是主导,后者是发展、创新,将儒学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段。

1993年10月,湖北荆门市郭店一号楚墓出土一批竹简,被鉴定为战国中期的作品。自1998年5月由文物出版社出版,正式公布以来,子思及其思孟学派研究成为长达十余年的热点。国内外召开了几十次研讨会,发表了近千篇相关论文,出版了数十部研究专著或论文集。郭店竹简的出土,空前丰富了思孟学派的文献和理论。

李学勤等专家认为,《缁衣》《五行》《成之闻之》《尊德义》《性自命出》《六德》六篇都与子思有关,可称之为《子思子》,并认为这些儒书都与子思有或多或少的关联,可说是代表了子思到孟子之间儒学发展的链环。陈来先生有文章《<五行>经说分别为子思、孟子所作论》专题论证提出:“《五行》篇经部为子思作,说部为孟子作”“顺理成章地坐实‘子思唱之,孟轲和之\’”。

郭店竹简中比较公认的六篇“子思之作”《缁衣》《五行》《成之闻之》《尊德义》《性自命出》《六德),其中《缁衣》与今本《礼记》相较,有众多不同,可视为两种。

《中庸》文章分上下两部分

《中庸》非出一人之手,从文体的特点看,是一种多文体的杂合之作。在内容上,除第一章被认为是全书的前言和总纲外,则分上、下两部分,上篇为“经”,下篇为“传”。也就是说,《诸子通考》的第一、二部分,第2至19章,为“经”,是子思所作,其余部分为“传”,是弟子及后学所作。

上部分又分两段。在内容上,主要围绕“中庸”展开论说。中庸,是孔子认为极高、极重的道德观念。曾在《论语·雍也》中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但孔子并未进一步阐述,所以子思刻意编集孔子阐发中庸之言论。

第2至11章,以记孔子之言为主,为语录体,与《论语》相似。除第二章称“仲尼曰”,以下各章记孔子之言都标注“子曰”。在内容上,主要围绕“中庸”展开论说。朱熹称这部分“皆论中庸”,来阐明以实践为主的人道通过“致中和”的用“中”之道,以与性及天道相通、相合,以修成“修道之为教”的成果。

也就是12至19章,16章除外,仍是语录体。在形式上,则较前加以申说、扩展,而且每章必引《诗》。跟《礼记》中定为子思之作的《缁衣》《坊记》《表记》相似。在内容上,则分别从道不远人、夫妇之道、素位正己、在乎忠恕、继志述事等方面,提出从注重“庸德、庸言”的“修身之道”,来进入“修道以仁”的核心部分。并以舜的大孝、大德之“宗庙飨之,子孙保之”和武王、周公之“达孝”的礼的教化,来实现“中庸之道”的目标。

下部分是第20至33章。可分三段,内容主要围绕“诚”展开论说。第一段是第20章,其中大部分是以“哀公问政”开头的长篇论说。在内容上,主要讲为政当以修身为本。重点则放在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达道”和仁、智、勇“三达德”实践上。提出治国的核心思想,“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和治国的九大方略,“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20章的后半部分,为纯议论文。阐发“诚”之要义和获取“诚”之要目。“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第二段是第21至26章,为纯议论文,往往后尾部加《诗》云、《诗》曰,内容以论“诚”为主。论诚明,论明诚,论至诚之道,提出了圣贤所示人德之方,“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第三段是第27至33章,主要以赞美之词,赞圣人之道,赞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赞至诚之德,赞君子之行。

朱子《中庸章句》评说:“其书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理。‘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也”。只有了解了《中庸》结构内容后,才能更好地理解子思的学术渊源和传承,以及《中庸》文本的创作时代背景。这样,才能更加全面地理解《中庸》。

新闻推荐

多种高科技仪器齐上阵 一窥黄渤海江豚种群生活现状

本报讯(记者杨明清)近日,黄海水产研究所“中渔科102”号渔业资源调查船携带多种高科技仪器,赴黄海南部调查江豚生活现状,结...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子思在孔氏族人中对孔子之说贡献最大)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