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钢高级中学 程鹏
由初中升入高中是孩子求学阶段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有的学生在初中时学习成绩很好,可到高中后却很不适应,听不懂、学不会,甚至出现成绩不及格;也有的学生,初中时学习并不出色,高中后却有了极大的飞跃,令同学刮目相看。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很多学生和家长感到困惑。实际上,高中阶段学生面临诸多的变化,对学习的要求也上了一个新台阶。新的教学内容、新的学习方式,还有高中生特有的学习心理在学生面前摆下一道道难关。如果能快速适应这些新的变化,就能在高中学习中占得先机;相反,如果不能适应这些变化,就会在高中学习中步履维艰。那么,在初高中衔接方面,学生和家长该怎样做呢?
作为学生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准备
跨越好从初中到高中的学习台阶
初、高中的知识有一定的连续性,但是跟初中比起来,高中各学科在知识广度、内容深度上有明显提高。高中的学习对学生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自学能力等等。为了顺利地跨越这一台阶,学生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要充分认识到高一阶段学习任务的艰巨性,要以新的、不同于初中的学习方法,学好高中的课程。
由被动接受向自我调节学习转变
初中及小学的学习主要是在老师和家长的要求下进行的被动接受式学习。高中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较为放手,不像初中那么具体地要求学生每个环节怎样做,而是要求学生能独立完成各个环节的任务,如预习、听课、记笔记、课后复习、独立作业、单元小结、考后分析等。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规划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就很重要了。如果不能进行自主学习,还是习惯于接受老师的指令,用初中的老办法,那就远远不能完成高中的学习任务了,学习成绩也必然会下降。
需要克服几种不正常的心理
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容易产生3种不恰当的学习心理:放松心理、盲目心理、自卑心理。
经过了初三高负荷的学习进入高一后,有的同学觉得高考还远,难得有机会放松一下,甚至沉迷于小说、网游等难以自拔,不能全身心投入学习,待惊醒时,已经被其他同学远远地落在后面,后悔莫及。因此,中考之后一定不能放松,应该尽快投入到高中学习的准备中。
还有一些同学中考结束或进入高中后,突然没有了目标,不知如何规划学习,不知不觉中,时间流逝了,成绩自然也不理想。因此,要明白中考成功只是进入了高中的门槛,将来发展如何还取决于高中阶段的努力。而且,随着新高考改革,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要求提前了,这就更需要认识自我,明确目标。
也有一些同学进入高中后,看到别人那么优秀,就自惭形秽了,常常对自己不满,觉得什么都不如人。上课不主动回答问题,也不敢找老师问问题,总觉得别人瞧不起自己,学习成绩受到影响。其实,进入高中之后,优秀的同学增多是正常现象,不应因此而自卑,甚至自暴自弃,而应该努力寻找差距,完善自己。同时也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发挥自己的优势,过好高中生活。
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孩子
帮助孩子克服高一学习的“陡坡效应”
新课改以后,高一阶段是九科同时开课,高一学年末就要面临合格考和高考选考科目的选择,这要求学生在高一阶段既要学好九科的课程,又要发现自己的兴趣和优势科目,为将来的选课走班做准备。因此高一阶段学习的挑战性不亚于高三。家长可以在暑假让孩子学习初高中衔接课程,帮助孩子提前预习高一课程。同时,家长需要明确,超前学习或许对孩子有一定帮助,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自主学习能力,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从容地面对高中的艰巨学习任务。
做好与孩子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沟通
进入高中以后,大部分孩子是住校的。即使不住校,因为高中的学习比较紧张,孩子与父母的交流也明显减少,父母对孩子的了解越来越少。因此,家长要及时与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联系,了解自己孩子的动态,与学校配合,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当然,一定要把握个度,不可太过频繁地打听孩子的情况,而且方法要适当,否则会起到反作用。
有效陪伴,做孩子成长的坚强后盾
高中学生是已经进入青春期后期的青少年,不仅生理上有很大变化,而且心理上也有着明显的变化。许多家长会发现,孩子上高中以后突然变得不听话了,甚至出现叛逆行为。家长必须意识到上高中的孩子正处于“心理断乳期”,即青少年随着身心的成长发育,渐渐从依赖于父母的心理状态中独立出来,过渡到自己判断、自己解决所面临问题的时期。高中生对“独立”的愿望更为强烈,渴望别人把他们看作成人,而不是无知孩子。
因此,家长应该转变家庭教育方式,与孩子沟通应更多地偏向平等式的交谈,适度给孩子自由,但又不放任;学习方面要正确看待孩子的分数,对孩子既要信任,又要做好督促,把握好与孩子交往的尺度,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初高中衔接适应期。 (记者柴颖颖整理)
新闻推荐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法院环保公益诉讼案例入选2017年度山东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十大典型案例
本报讯近日,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布了2017年度山东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十大典型案例,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法院审理的中华环保联...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