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新闻 济南市 青岛市 淄博市 枣庄市 烟台市 潍坊市 济宁市 泰安市 威海市 东营市 日照市 滨州市 德州市 聊城市 临沂市 菏泽市 莱芜市
地方网 > 山东 > 山东新闻 > 正文

沧桑依旧 ——回忆与邱勋同志交往旧事

来源:齐鲁晚报 2018-09-18 01:58   https://www.yybnet.net/

□肖甦

9月初的一个中午,我刚端起饭碗,忽然,我在大众日报工作的孩子肖春,用低沉的声音告诉我,邱叔叔走了。我的心咯噔一下,饭碗掉在了桌子上。这绝不可能,就在一星期前,我们还电话联系约了要一块玩玩,怎么就猝然走了?

痛定思痛,他那极富特色的音容笑貌清晰地浮在我的眼前。但整整一夜,我怎么也不能安眠,我们是整整63年的同事、文友和兄弟呀。那是1955年的秋天,他在青岛教书时,文学天才就使他脱颖而出,他的儿童文学作品多次见诸报刊,因此山东人民出版社将他调入儿童文学编辑室。事有凑巧,我因为发表过一些诗歌和出版过《耩豆子的时候》和《选咱心上人》等几本小册子,也从山东省文化局调到了出版社文艺编辑室。那时我27岁,他才22岁,就这样机缘巧合,我们成了好朋友。闲暇时,我俩就漫步闲聊,既有推心置腹的交流,也有文学创作的切磋。那时我刚完成话剧《狂放的花朵》初稿,因题材和内容敏感,迟迟不敢拿出,但他看后,一再鼓励我大胆发表,最后发表在《前哨》月刊上,反响不错。山东人民出版社改名为《花开花落》出版了单行本,稿费比较丰厚。邱勋要求我不断地请客,理由是花开花落百日红,要请到100天才可。我说这只不过是昙花一现而已。这才算完。

根据出版社的规定,编辑必须到济南市新华书店门市部站门市,以了解读者的需要。每个编辑每年要到基层体验生活一个月,不带任务。我和邱勋选定了微山湖,一块住在渔民家中。当时活动的地点,一个是在船帮,跟随渔民打鱼流动;另一个是在微山湖周边牧场。我俩第一次住进了船帮,吃饭睡觉都在船上,除了参与打鱼外,还可以采莲采菱。船上的小姑娘心灵手巧,一边唱歌一边劳动。我俩当时一人一句也编了一首民歌,至今仍记着,“蓝池花儿开了,漂在湖面上。渔家姑娘长大了,住在船头上。蓝池花招来了小鱼,但没有蜜蜂和蝴蝶。渔家姑娘招来了小伙子,但没有前方的哥哥。”在船上最不方便的事情就是方便,我们拉不开脸,只能划着小船到50米以外的地方去。一次我撑着船,不慎跌进了水里,我不会游泳,很是危险,邱勋跳下,把我救了起来。我喝了几口水,惊吓不轻。从此我就说他是我的救命恩人。

第二段时间,我们同去了牧场。那里放牧着许多牛羊,牧民大多是十几岁的光腚小孩,也有老人和姑娘。那些小孩有时把跑出牧场的小牛犊捉住,用绳子捆起来,加以处罚。老邱就把这些生动的事情记下来。他还去找一些老人,了解刘少奇过微山湖以及铁道游击队的故事。回来后邱勋创作了十分优秀的长篇小说《微山湖上》,该书出版后荣获了全国少年儿童文学创作奖。他在这本小说中,以清新活泼的笔调,将少儿眼睛中见到的世界真实表现了出来。该书出版后,曾被英、法、日等国家翻译出版,至今不衰。

体验生活后,我们回到了机关,正赶上“大鸣大放”。在一次小组鸣放会上,邱勋做记录,也不知什么原因,把我的发言记错了一段意思,因此在这次运动中,我受到了狠狠的批判。老邱想起来就后悔莫及,曾对我说,我要赎罪。不久“文化大革命”开始,领导让我做了红卫兵接待站的站长,这个工作是十分困难的,当时最难应付的是红卫兵索要毛主席像章,而且永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有一次我去淄博定制了一批瓷质的像章,取回后红卫兵认为质量不高,开始批斗我,打得我全身是伤,正巧邱勋碰到,苦苦为我解了围。事后我说,你又救了我一命。他轻轻揍了我一拳。

“文革”后期,由出版局局长宋英和大众日报社社长朱民带队,以毛泽东大学校的名义,我和邱勋同去枣庄劳动。我们常在一起闲谈,也在构思作品。他说在构思一部叫《雪国梦》的长篇小说,写一个小女孩遭遇的故事,讲给我听。我说我也构思了一个中篇,叫《欧阳丙辰的烦恼》,写一个老干部找小老婆的苦恼。回来后我们二人都写成了。他的长篇出版后还获了很多奖,我的中篇也发表在《大春风》刊物上。

在枣庄劳动时,生活比较艰苦。那里大部分都吃煎饼,多数是地瓜面,少数也有玉米面的。老邱总是把玉米面煎饼留下,去换我的地瓜面煎饼,理由是我比他大5岁,需要营养,令我十分感动。

1979年形势好转,省出版局决定创办大型文学双月刊《柳泉》,让我以编辑部主任的名义参与创办和主编。我对办这种大型文学刊物的信心不足,怕发行不好,赔钱。在研究决定刊物的风格时,老邱积极建言,他认为全国已经有了《收获》和《当代》等质量很高的刊物,怕我们的刊物风格一般化,竞争不过他们,如果发行不好会赔钱很多。他的提议是“活”,就是说版面不要板着面孔,发质量好的长篇以及各种文体的美文。《柳泉》的第一期创刊号发表了冯德英的长篇小说《山菊花》,也发表了田间、石英的诗歌,郭慎娟翻译的小说《公众理论》,还发表过习仲勋、臧克家、肖军等人的书法,又请韩美林设计了版面,第一期就征订了八万多册,在镇江召开的大型文学刊物会议上,被评价为“活而不乱”。当时文学刊物有“四大名旦”(《收获》《当代》《花城》《十月》),而《柳泉》《春风》《奔流》等被评为“四小名旦”。

《柳泉》办了三年后,印数逐渐下降,眼看不能生存,这时领导又决定让我承包《柳泉》。我又犯了大难。这时邱勋给我鼓劲说,不要怕。第一,《柳泉》可以出一本副刊,专发通俗小说;第二,到外地大量组稿。我又听了他的意见,结果《柳泉》副刊第一期就发到十多万册。我到上海组稿,得到《收获》负责人的支持,把他们准备出书的金庸的长篇小说《笑傲江湖》让给了我。当时金庸的小说在内地没有出版过,我很快组编了这套书,一共四册,果然第一次就征订了十几万册,从此《柳泉》的日子好过了。

这时邱勋又给我出点子,有钱了要把作者工作做好。他建议以《柳泉》的名义每年召开一次作者座谈会,时间一个月,地点要选在海边或风景好的地方。我们也这样做了,山东省数十名比较有成就的作者参加了会议,效果很好。该会一直办到《柳泉》停刊,邱勋和张炜每次都参加到底。1989年我离休了,《柳泉》没有人接着办下去,刊号给了省作协,他们创办了《时代文学》。

不久,邱勋也退休了,但身体一直不好,我常去看他。他的五卷文集出版了,对他一生的创作是一个总结和承认,我们都为他高兴。他拿到样书的第一天,就送了我一套亲笔签名本,让我很是感念。

如今他走了,留给我的是痛苦和想念。愿老弟在天堂安好。

新闻推荐

山东省打造国内最先进深潜水工作母船 建成后我国深水作业能力将拓展至6000米

□记者代玲玲通讯员黄玲肖雨报道本报青岛讯9月15日上午,北船重工青岛武船六联跨车间内,随着火花四...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沧桑依旧 ——回忆与邱勋同志交往旧事)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