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报讯(记者 孙墨琦 通讯员 王昆)近日,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济南市儿童医院)成功实施救命技术——V-VECMO(人工肺)代替肺脏,将双肺“罢工”患重症肺炎并发多种严重并发症的6岁女孩新新(化名)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由儿科ECMO医生团队独立实施完成V-VECMO技术,这在省内尚属首例。
2018年12月30日,一辆120急救车载着病重的患儿飞驰而来。新新因发热咳嗽半个多月,在当地多家医院经多方救治,但病情无法控制,逐渐加重,急转入齐鲁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这时的新新面容倦怠,精神萎靡不振,气喘无力,两侧胸部引流管中不停地流出气泡和少量液体。重症医学科马上投入抢救,氧合虽有所改善,但肺部病变仍然在进展,脉氧在一度平稳之后,再次呈下降趋势,常规治疗已经无法满足正常的氧合,患儿随时都有生命危险。重症医学科主任曾冬生、首席专家李军紧急召集科室ECMO团队成员和麻醉科、小儿外科、心脏外科等相关科室的专家一起进行病例讨论,最后达成共识,认为只有使用体外膜肺,让患儿严重损伤的肺脏休养生息,并得以修复,最终解决问题。
据悉,ECMO是“体外膜肺氧合”的英文简称,是抢救常规治疗无效的严重心肺衰竭的最有效手段。在临床上,ECMO根据治疗目的不同,主要分V-AECMO和VVECMO两种模式,前者用于严重心肺功能衰竭的患者,对心脏和肺都有支持;后者用于严重呼吸衰竭的患者,主要是对肺的支持。借助V-VECMO这一支持手段,就可以减轻孩子病变肺的负荷。但这种技术要求高,实施起来难度很大。
在报请院领导和医务科同意后,重症医学科决定立即启动ECMO程序,并制定出完整的治疗方案和可能发生各种意外情况的应急预案,鉴于V-VECMO省内儿科尚无先例,特别邀请了北京和省内有关专家前来协助。在和家长进行充分沟通同意之后,科室ECMO团队在科主任曾冬生、副主任姜琴的现场指导下,各项术前准备如管路预充、静脉置管等有序进行。手术在2019年1月1日18:45正式开始,到19:15上下腔静脉置管完成,迅速连接ECMO机器,仅用了30分钟,手术十分顺利。这次首例ECMO的顺利实施,背后凝聚着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大量的辛苦和付出。
新闻推荐
□记者纪伟报道本报日照讯2018年12月29日下午,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通报了教育部批复同意山...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