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新闻 济南市 青岛市 淄博市 枣庄市 烟台市 潍坊市 济宁市 泰安市 威海市 东营市 日照市 滨州市 德州市 聊城市 临沂市 菏泽市 莱芜市
地方网 > 山东 > 山东新闻 > 正文

白石弟子初晓东

来源:烟台晚报 2019-01-17 09:47   https://www.yybnet.net/

初晓东作品刘树伟孙成林撰文/供图

福山历史上出过很多书画名家,如姜隐、李承九、鹿荷田、王懿荣、胡铁生。民国时期,福山出了一位大画家,他是齐白石的得意弟子,在天津艺坛享有盛名。因其英年早逝,现存有关他的资料寥寥,今人已经很少知其大名。这位大画家,就是初晓东。初晓东(1917—195?),原名立言,福山永福园村人,自署滨海居者。自幼聪慧过人,八岁能诗,有“神童”之誉。当时福山乡村教育蔚然兴起,初晓东抱着教育救国的想法,做了一名乡村教员。“七七事变”之后,初晓东感慨于国破山河碎,“即以身许国,联合一般志士,与日敌博战”。后来几经挫折,加上对艺术的追求与爱好,初晓东浪迹天下。几年之内,奔走数万里。为了消遣,初晓东平时坚持作画,以寄托豪情。

他爱好广泛,每天除了作画以外,还时常写点小品文、治印、研究国剧音乐等。后经李苦禅介绍,初晓东拜当时名满天下的齐白石为师。齐白石很喜欢他的笔墨,说“晓东弟,胆子大,古人云画家有二美德曰‘痴’曰“勇”,近世唯晓东有之”。拜师齐白石后,初晓东将白石画法发扬光大,“其画理之精湛,逸趣之横生,气魄之充沛,较齐白石有青出于蓝之概”。当时,初晓东不过二十五六岁。

1942年左右,初晓东出任天津《银线画报》艺术版主笔。《银线画报》是当时华北仅存的三日画报,初晓东之所以到这家报社任职,是社长张圭颖托了许多朋友再三恳请的结果。张圭颖对初晓东的人品、才华十分欣赏,后来还与他做了拜把子兄弟。初晓东到天津后,一边办报一边作画,居住在天津西开义德里。其好友、晚清遗老金梁给其题额“春旭斋”,并为文说:“晓东仁兄英年擅画,落笔得春气,声名日盛,如旭日始升,转瞬即光满天下矣”。初晓东的书斋不大,但极雅致,四壁琳琅,皆是新作。他这些作品,“摹古写真无美不备”,他说临摹古人为修养,但每次办展览,“皆精心创作绝不袭取前人蹊径”。

初晓东喜交游,为人慷慨,“其人貌雄健,谈吐豪迈”,“天真烂漫倜傥不羁,令人一见即起爱慕敬仰之情”。旅居津门后,旅津的山东书画家如刘芝叟、宋怡素、慕凌飞等,都对这个初出茅庐的小老乡十分器重。1943年1月,闯荡天津的山东知名人物陈友发突发中风逝世。陈友发平时仗义疏财,热心公益。为了抚恤陈友发家人,初晓东等在津山东老乡发起义展,征求名家作品,售画所得全部捐给陈氏家人。

初晓东主政《银线画报》艺术版后,竭力提倡艺术,努力发扬文化。初到津门的书画家,差不多都先到老西开去见他。尽管掌握着天津艺术媒体的话语权,他却态度诚恳,一点习气不带,总给来访者一种古道热肠、肝胆照人之感。在天津开过画展的人,都对初晓东评价较高。

1943年8月,在恩师齐白石的敦促之下,初晓东携百余件作品赴京,在北京稷园水榭展览。稷园即现在的中山公园,这里办的画展,在京城艺术圈影响较大。张大千、溥儒等名家,都是因在这里办展而誉满京华的。初晓东这次北京展的作品,大部分作品均经刘芝叟、齐白石、溥心畲等名家题跋。齐白石为了提携他,在他展览的作品上,多加盖了“白石经眼”印章,其名贵当可想见。

这次展览,第一天参观者即达两千多人。京师名流如管翼贤、于景陶、周养庵、齐白石等均到场参观,并订购画作甚多,不及片刻已订出半数。齐白石预先订购三幅,并在此三幅画旁大书曰:“此画勿卖人,留与白石老人何如”、“君子不夺人之所好,白石老人预定矣”、“山水最能引人入胜,一丘一壑,最宜白石”。齐白石对爱徒初晓东刻意提携的良苦用心,可见一斑。北京稷园展览后,初晓东名声大振,“由此声价十倍”。

1943年11月,初晓东在天津法租界永安大饭店二楼举行个人画展三天。此前不久,著名山东籍画家慕凌飞、宋怡素刚刚在这里举办过画展。慕凌飞是张大千之兄张善子的弟子,擅画虎;宋怡素是文登人,擅画山水。两人在天津艺术界影响巨大,他们在永安饭店的展览,“成绩极佳,盛况空前”。初晓东选择在永安饭店展览,一定程度上传承与弘扬了山东籍旅津艺术家的辉煌。开展当日,适逢雨天,天津名流皆冒雨前往观看,无不叹为观止,当天就订出半数。这次展览,津门才子吴云心先生附展山水画多幅。吴云心为对初晓东提供附展场地表示感谢,几天后在《新天津画报》发表《收摊的话》一文,文中说:“居然与初晓东君同时展览,穷极无所不为,想来可笑。”虽是谦辞,但从中也不难看出初晓东在津门艺坛的地位。

1943年2月,初晓东与天津闺秀张琳芝在永安饭店订婚。张琳芝当年21岁,原籍江宁,“幼时随父宦游北京,为北方高中之高材生”。张琳芝作为大家闺秀,擅诗歌,酷爱音乐,能书善画,曾与初晓东合作绘画数幅,被天津古玩店梦花室存藏。当时张琳芝是天津银线画报社的艺术编辑,正好与时任《银线画报》主笔的初晓东在一个部门工作。张琳芝“仰慕初晓东之艺术,钦佩其人格”,在初晓东好友慕凌飞牵线下,两人“由友谊而恋爱”。

张琳芝的姐姐,嫁给了天津著名小说家月明楼主。当时的天津媒体曾刊文《初晓东与张琳芝女士订婚,日月合璧传为艺坛佳话》,开玩笑地说,张琳芝的姐姐,想必直呼自己老公月明楼主为“月亮”;现在张琳芝热恋晓东,必长呼为“旭日”,张家姐妹“择婿之风雅,传为艺林佳话”。当年4月,初晓东、张琳芝在永安饭店结婚。

结婚当天,初晓东一好友在《新天津画报》发表《初张婚礼记》,记录婚礼情况。这位朋友在文末开玩笑地说,名画家慕凌飞家与初晓东家隔楼而望,慕凌飞的房子,题作“云起楼”,那初晓东的房子,如果题作“看云楼”,就有意境了。不过考虑到“看云”是短命文人江寄萍的斋号,所以这位朋友就赠以“观虎”之名。“看云”之说只是笑谈,但想不到一语成谶,初晓东后来真的英年早逝,令人扼腕叹息。

初晓东成名后,天津日本敌伪当局看中了他在天津文化圈的影响,想拉拢他为之效力。初晓东不为所动,“每日苦刻自持,只以卖画为生”。兵荒马乱,老百姓温饱都成问题,哪里还有闲心思买画?再加上敌伪当局的刻意打压,初晓东卖画收入微薄,难以维持家用,“可怜他的太太(张琳芝小姐)和他同样过着艰苦的生活,以致劳累致死,他的爱儿,也在那年夭折”。

国破家亡之痛,使初晓东饱受折磨,他“每日哭一阵,喊一阵,过着非人的生活,期待胜利的到来”。有评论说,他后期的作品,内里有豪气,有哀怨,有伟大的精神。这些作品,“可以说是‘血’,也可以说是‘泪’,同时蕴藏着‘灵气’”。这些艺术特点,自然是与他后期悲惨的际遇分不开的。1946年之后,“初晓东”这个名字便从报章上消失了,这个名噪一时的大画家回到了老家,与艺术圈不再有联结。

新闻推荐

五类保送生不用参加高考

山东省公布2019年普通高校招收保送生录取程序保送生需要符合哪些条件?用不用参加高考?申请流程是怎样的?1月16日,记...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白石弟子初晓东)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