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半岛记者黄靖斐
图/半岛记者贾馨儒
1月24日上午,市南区文化新闻出版局联合各街道办事处,在闽江路CHINA公社山东菜馆举办第五届花样馒头制作大赛。邀请了民间各路传统面点高手50多位,通过成品展示和现场制作两个环节的PK,角逐市南区花样馒头“民间制作高手”的桂冠。最终决出一等奖10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13名。
参赛者中,不仅有经验丰富的年长者,还有80后、90后“小嫚”,如来自云南路街道的卜萍是个90后,也是当天参加比赛年龄最小的一位,“我以前喜欢做西点,两三年前开始对面点感兴趣,特别喜欢做各种花样馒头。”在卜萍看来,相比较西点造型多的特点,花样馒头毫不逊色,“中式面点比较重视手塑,对‘形神’还是有要求的,需要有一点艺术功底,才能做得惟妙惟肖”。这也是她第一次参加花样馒头大赛,“我这次主要围绕小动物,带来了小猪、小兔等5种小动物造型的成品馒头,现场还要做玫瑰花”,第一次参加花样馒头大赛就获得二等奖,卜萍很兴奋,“重在参与吧,我看到大家做得都特别成熟,自己还要多学习、练习”。
比赛中不难觅得男士的身影,八大关街道的初颖则是花样的“大拿”了,今年75岁的他也是当天参赛人员年龄最大的,“我以前是学画画的,刚开始学做花样馒头时,还有点瞧不起,觉得这是大妈们的事儿,没想到一学就发现,这不是个小事,有很多道道呢。比如发面、火候等,还要切、捏、剪,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初大爷把自己在美术上的优势运用到了做花样馒头上,小鸡、鱼、龙各种造型都非常有艺术气息。“一到过年,朋友、邻居都来给我要,提前预约,孩子们都喜欢。”这是初颖第四次参加比赛,“以前也获得过一、二等奖”。
市南区的馒头手艺已有600多年历史,湛山、浮山所、田家村、辛家庄都有传统手艺流传至今。近年来,市南区文化新闻出版局通过比赛的形式,将居民组织起来做馒头、蒸馒头,了解花样馒头所蕴含的意义,让居民传习“过年做馒头的春节习俗”,并由民间面点高手进行现场培训和指导,共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新闻推荐
“山东高法”微信公号1月24日消息,2019年1月24日上午,山东省德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了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原委员...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