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中医专家走进校园为学生们普及中医知识。
中医文化传承千年,如何发扬光大还靠人才培养。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怀着“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情怀,山东省中医院(以下简称“省中医”)将中医精髓传播进校园,让中医文化浸润到孩子们的心田。“学中医、爱中医”不再是口号。在省中医大力推行“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背景下,一场“我的中医药文化之旅”在全市中小学中迅速铺开,发扬中医文化,实现中医知识薪火相传成为现实。
“中医文化原来如此有趣!”十余所中小学学生踏上“中医药文化之旅”
今年,省中医推出“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作的系列活动,打造“我的中医药文化之旅”活动。
济南市解放路第一小学两个年级100多名学生在山东省中医院副主任医师袭雷鸣的带领下,踏上了探寻中医药文化的奇幻之旅。“原来流清鼻涕是风寒感冒,流黄鼻涕是风热感冒,不同的感冒吃的药也不一样!”现场,袭雷鸣从中医的角度,为同学们介绍了什么是感冒、得了感冒怎么办,以及如何预防感冒,和同学们分享了中医调治、耳穴压豆、穴位贴敷等中医知识。他还现场发放山东省中医院宣传统战部自编的科普手册《走进神奇的中医》,受到同学们的欢迎。孩子们聚精会神,侧耳聆听,不时与袭雷鸣积极互动。
学习中医文化,探索中医文化的奇妙旅行在泉城多所中小学陆续开展。山大附中七年级五班的同学们脸上也荡漾着灿烂的笑容。孩子们来到省中医东院区,开始了他们开学前别开生面的“中医药文化之旅”。省中医的讲解员一边演示一边讲解何为“望闻问切”四诊法,随后带领同学们参观贵重药品展示柜、优劣饮片对比柜、肺得宁合剂等医院自制剂。孩子们一个个瞪大眼睛,不时提问,聚精会神地听着讲解。“中医文化原来如此有趣!”一个孩子感叹道。
不仅是参观,随着“我的中医药文化之旅”活动深入开展,职业体验、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也随之开展。前不久,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一14班的35名同学来到山东省中医院进行职业体验,并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同学们参观了名医廊、院史馆等,对医院有了初步了解之后,便来到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协助导医;指引患者挂号、取药、打印检验结果;在电梯口,协助患者上下扶梯、进入电梯;了解和收集患者对医院服务的建议,反馈给医院。
目前,“我的中医药文化之旅”已开展十余场,先后走进文化东路小学、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济南市十亩园小学、东方双语学校小学、济南市文化东路小学、山东省实验中学等中小学校,受到师生们普遍欢迎。
持续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让中医文化在孩子身上发扬光大
自2017年3月起,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省中医院就大力开展“我的中医药文化之旅”活动。历下区教育局也主动与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十余所中小学的千余名学生来院参观,医院先后6次派出肺病科、眼科、儿科、药学部、针灸科等科室的专家到学校开展讲座,并特意编印了各类科普手册赠送给孩子们。
开展这一活动是对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积极响应。《纲要》要求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知识,推动中医药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提出要将中医药基础知识纳入中小学传统文化、生理卫生课程,形成全社会“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浓厚氛围和共同发展中医药的良好格局。
“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凝聚了无数先辈深邃的智慧,蕴藏着源于自然的规律,传递出来自民间的质朴。”山东省中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现代化医疗飞速发展的进程中,中医二字无疑是“最中国”也是“最中华”的象征。走进校园开展中医药启蒙教育,宣传中医和中药的科学价值,可以让学生们了解常见的中草药及作用疗效。
开展“我的中医药文化之旅”系列活动的初衷,是培养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也是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数千年来,中医中药积淀的不只有治病疗伤的方式方法,还蕴含着无比丰富的思想和人文脉络,它们理应像种子一般播撒进青少年的心田,生根发芽,浸润心灵。
中国传统文化对祖国下一代的传承应是一件细水流长、坚持不懈的事业。“今后,医院会不断丰富内容、创新手段,将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掌握中医药知识技能、培养健康学习生活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孩子们身上发扬光大。”负责人表示。(本报记者 张帅 于丽娟)
新闻推荐
□记者李子路通讯员刘贵增报道本报济南1月27日讯“忠诚护航新时代”——山东公安机关向党和人民汇报主题...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