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中医专家利用中医经典理论为患者治疗。省中医专家利用中医经典理论为外国患者号脉。
近日,由李克绍伤寒论研究所等单位联合举办的《伤寒解惑论》出版四十周年学术报告会在山东济南成功召开。会上,来自山东省中医院(以下简称“省中医”)的李克绍伤寒论学派弟子们汇报了研究及运用《伤寒论》的临床实践经验与创新成果。现场气氛热烈,引得业内广泛好评。
作为省中医经典科的王牌研究基地,李克绍伤寒论研究所已享誉业内。不止于此,省中医经典科以经典和经方为基础,在运用中医特色综合法治疗疑难病慢性病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发扬中医文化,推动中医领域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中医疗法在传承中创新疑难杂症和慢病的“克星”
前不久,89岁的石大爷因右侧股骨颈骨折,在全麻状态下做了右股骨头置换手术。术后出现了谵妄,语言错乱,躁动不宁,晚上无法入眠,后经熟人推荐来到省中医治疗。省中医的中医经典科主任丁元庆诊断后发现,老人口唇干裂,面容憔悴,心脏状况也不容乐观,判断为手术消耗精力所致。确诊后,他只开了一服安宫牛黄丸。老人服药后,谵妄状态明显好转,渐渐安稳入眠。老人家属看到后十分欣喜,向丁元庆再三表示感谢。
作为省中医的重点科室,中医经典科接诊的病人多是像石大爷这样疑难杂症或者多种慢性疾病集于一身的患者。何为中医经典科?就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中医药特色鲜明的中医综合临床科室。相对于中医院的其他科室,中医经典科更强调发挥传统中医优势,保证中医100%参与治疗。许多不愿意用西药的病人,碍于身体状况,都会选择尽量以中医中药为主要治疗方法。
为了更好地医治病人,中医经典科除了沿用纯中药治疗,开设包括针刺疗法、灸法、耳穴、拔罐、刮痧、药物贴敷、小儿推拿、药物熏洗等传统疗法,还将操律融入中医治疗。
走进中医经典科,由医生带领病人踏着节拍做操的景象又会让你耳目一新。这就是科室开创性引用的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等疗法。“五脏可以影响五音,五音可以调节五脏。”经典科副主任杨军介绍,宫商角徵羽,五音调和搭配犹如一个辨证鲜明的治疗方案,成为一种特殊的养生保健和治疗方法。“下一步我们还将推出中医音乐疗法,为患者营造良好的中医特色诊疗环境。”
经典研究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
经典科造就“山东模式”
中医文化是潜力不可限量的瑰宝。省中医经典科打造的“山东模式”,更是把经典研究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搭建起经典与临床双促进平台,实现“以经典促进临床疗效,用临床效果支撑经典研究”。在此背景下,李克绍伤寒论研究所在中医经典科揭牌。
李克绍先生被称为山东中医药大学建校“九老”之一,是我国著名中医学家、伤寒学家、齐鲁李氏伤寒创始人,首批国家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在海内外中医药学术界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力,长期从事《伤寒论》研究。
如今,以中医经典科为基础,省中医人才汇聚,学派众多,成为齐鲁中医学“百家争鸣”的缩影。2018年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脉象研究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暨第八届学术年会在山东省中医院举行,其旗下荟萃了国内外顶尖的脉诊高手,拥有10余家不同脉法。其中,来自省中医的齐向华“系统辨证脉学”成为最具代表性的脉法之一。
其创立的“系统辨证脉学”体系,实现了脉诊信息客观量化,创新性推出“脉—证—治”理论体系,既能治病,又能做到“防疾病于未然”,指导人们制定适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模式。脉象具有评定疾病前期肌体内环境紊乱的作用,能够及时发现一些疾病的基础因素,以此为根据从而及早采取相应的措施。齐向华表示,他还将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为脉诊插上现代科技的翅膀,将脉诊进一步标准化,研制出有效的脉诊仪器,让更多居民可以享受到中医瑰宝带来的健康福音。
“人民群众对生命健康的迫切需求,对特色鲜明的中医药服务模式的迫切渴望,对治愈长期困扰身心的疑难病慢性病的迫切期待,是医院建立中医经典科的初衷”。中医经典科负责人丁元庆说,“我们将秉持初心,实现人们对传统中医药学的信任与喜爱,为人人享有健康的美好愿景而努力。” (本报记者 张帅 于丽娟)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秦婧)“感恩共进十五载,同心逐梦赢未来”。1月26日,山东恒远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2019年迎春年会暨十五周...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