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时,王钦峰第一次享受到创新的快乐。
那是1996年,他在老师傅工作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试验,改进刀具磨削,创造了每班时加工52个配件、月加工1400多件、合格率达到99.9%的好成绩。
当年的王钦峰只是山东豪迈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学徒工,如今他已是电火花科研组组长,成为企业创新的领头人,也是全国人大代表。
“创新”是发展的永恒话题。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一词提到了43次,位列十大高频关键词之中。优化创新生态,激发创新潜能,成为基层代表委员的热议话题。
“别把创新看得太神秘”
应该如何去定位创新?
“提到创新,大家都觉得很神秘,离自己很遥远,其实我们不应该把创新神秘化。我们身边的点点滴滴,只要在进步,那就是创新。”王钦峰代表说,“在我们公司里,大家都在讲创新,有很多像我一样的创新‘草根’。”
在采访中,这样的观点得到了代表委员的认同。
“在实际工作中,对的地方要优化,不对的地方要改进,这样工作就和创新联系起来了。”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水轮机分厂装配工段工段长崔兴国代表也认为,“当我们在满足需求和解决困难中找到了方法,就形成了创新。”
张恒珍委员被工友称为石油战线的“技术大拿”。作为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首席技师,她负责的裂解车间分离系统被喻为裂解装置的“肠胃”,其操作好坏直接影响到乙烯收率和产量。
扎根企业25年来,张恒珍委员不断优化操作,在乙烯装置降至两台炉、只有设计负荷20%的条件下,实现了正常运转、乙烯产品保持合格。“这就是一个在日常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张恒珍委员说,“失败了,就再来。”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以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共识。
“核心技术是企业的立身之本,也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原动力。只有抢占科技新高地,才能拥有更多话语权。”冀中能源集团董事长杨国占代表说,科技创新已成为集团上下讨论并付诸行动的“关键词”。
“创新不是走小道踩草坪”
一家中资公司在国外为一家石油公司钻井。中方机械师发现甲方提供的喷油管接头有几十道丝扣,连接费时费力,便将接头改换成方便快速连接的短接头。因为沙漠地区作业短接头极易崩开,这一工艺改造不仅未通过开钻验收,还被责令赔偿油管损失;中方平台经理为提高工作效率,自制一个起落吊篮往钻井平台上运送工具,也遭到现场监督纠正:吊具未经承载力验证,极有可能坠落伤人。在外方监督看来,这种未经验证就应用于生产的小发明、小革新,是不能容忍的危险行为。
“创新本身是为了走捷径,但走捷径要守规则,比如先进行反复验证再应用于生产,而不能急功近利地踩草坪走小道。”青岛前湾港集装箱码头公司桥吊队队长许振超代表的名字和攻关、创新紧密相连,他这样评价创新。
“不管什么创新都有它的优缺点,不可能无限满足所有的条件。”王钦峰代表则有这样的认识,“创新是好事,即使出现问题也不要打击。可能我的能力有限,其他人可以在我创新的基础上得以启发,一个点子、一个思路、一个方案,就可能是一个未来潜在的大的创新。”
加西贝拉压缩机公司技术开发部副部长周慧代表身处研发一线,她对创新也深有感触。最初,公司从国外购买全套产品、生产线、技术,“连图纸标准都是买进来的”,但如今这样的阶段已经过去了。在竞争愈发激烈的当下,要抢占市场就必须创新升级。
“低噪音技术,是我们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这是完全自主摸索出来的。”周慧代表告诉《工人日报》记者,“创新没有捷径可循。我们的创新是在做了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实现的,一个一个地分析数据,一次一次地改进工艺,这是一个漫长积累的过程。”
“不能因为担心失败就不去创新”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不仅一些创新者害怕失败,就连一些管理者也担心创新失败的风险不可控,对创新者的奖赏严重滞后,激励效果大打折扣。
“在装备制造业,创新成本高而且容易失败,经常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并且,现在信贷机制是全面责任担保,一旦创新失败,就全军覆没了,会出现很大的问题。”四川海特集团董事长李飚代表告诉《工人日报》记者,未来需要建设宽容创新的体系。
“鼓励创新,就必须宽容失败。宽容失败是我们创新的原则。”王钦峰代表说,他们企业的做法是,每一位员工和管理者必须尊重创新失败者,不允许打击、挖苦、讽刺,更多的是要理解、宽容和帮助。
“创新与风险本来就是一体两面的关系,我们不能因为担心失败就不去创新。”全国工商联执行委员会常委周群飞委员指出,对企业来讲,不是每项创新成果都能实现产业化,10个里面有5个就已经很成功了。
既然创新伴随一定的风险,如何做到鼓励创新和风险防控并重?周群飞委员为此建议,发明专利授权时间要缩短,要先拿到合法授权,保障知识产权;注重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的有效衔接、推进产学研各项主体创新以及优化拓宽融资渠道。
加大研发投入和建立激励机制越发关键,也不断有企业为此努力。
“集团这些年的发展之路验证了一点,科技创新才是发展的‘硬核’。”冀中能源集团董事长杨国占代表介绍,集团设有“创新创效基金”,每年开展职工技术创新优秀成果评选表彰活动,鼓励全员创新、创造、创效。
奥克斯集团董事长郑坚江代表出具了这样一组数据:近3年来他们集团在品质、创新、效率上累计投入超过30亿元,拥有宁波、杭州、南京、珠海、日本5大研发中心;未来3年再投150亿元,加速基地建设,以及布局印度市场;拿出1亿元设立品质创新奖,用于激励在品质提升、创新突破方面取得重大业绩的团队或个人。
(本报北京3月9日电)
新闻推荐
彰显使命担当 展现时代风采 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二场“委员通道”速写
新华社记者黄小希董瑞丰吴嘉林9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二场“委员通道”,成为中外媒体关注的...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