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新闻 济南市 青岛市 淄博市 枣庄市 烟台市 潍坊市 济宁市 泰安市 威海市 东营市 日照市 滨州市 德州市 聊城市 临沂市 菏泽市 莱芜市
地方网 > 山东 > 山东新闻 > 正文

古城更新:从场所的改造到空间的生产□王玉龙

来源:济南日报 2019-03-11 11:32   https://www.yybnet.net/

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发展,20世纪中叶以来,在列斐伏尔、福柯、哈维等空间思想家的推动下,出现了空间的社会转向。空间不再仅仅是形而上的抽象含义,也不再仅仅是容纳和上演物质生产的容器或舞台,而成了社会生产本身,人们对空间的认识逐渐完成了从物质属性到社会属性的巨大转变,也由此赋予了古城更新以新的考察视角。一、空间的社会转向

在空间转向思潮影响下产生的社会空间观,在承认空间客观存在的同时,强调物质性和社会性共同构成人类社会的空间性。

针对带有强烈虚无色彩的朴素空间观,列斐伏尔强调空间从来就不是空洞的,它不仅仅是一个事物、一种产品,它还包容了生产出来的事物、包含了事物共时态的并行不悖的有序或无序的相互关系。通过考察空间生产与城市之间的互动关系,列斐伏尔认为空间存在感知的空间(perceived space)、构想的空间(conceived space)和生活的空间(lived space)等三个向度,哈维关注到城市中空间与资本的互动关系,认为城市空间的本质是一种建构环境,是城市空间生产批判外国城市资本作用的产物。而福柯立足于空间与权力的关系问题,认为“空间是任何公共生活形式的基础。空间是任何权力运作的基础”。卡斯特尔斯从维持资本主义劳动力再生产的角度出发,认为“城市空间是社会结构的表现”。正如马克·戈特德纳指出的,人类一方面在社会结构的限制下,在一定的空间下运行;另一方面,人类可以创造和改变空间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欲望。二、古城空间生产的维度

基于新的空间观,古城是过去时代人们进行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产物,它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场所,更是由物质空间、精神空间与社会空间等三元空间共同组成的辩证统一体。

一是保留历史遗存的物质空间。

古城首先表现为一种显而易见的物质空间或自然环境,包括古城的古树花草与青石板路、具有历史年代感的文物建筑、体现历史面貌和地方特色的庭院街巷、古城格局等随处可见的物质构筑物和空间形态。

二是维系场所记忆的精神空间。

在古城物质空间背后,蕴含的是城市的历史与文化,展现的是城市的地方面貌与特色,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古城的更新实践也不断地产生着新的话语、文本与更新理念,不断补充且重构着古城的精神空间。古城物质空间背后的规划思想、理念和话语,居民服饰特征、宗教信仰、方言俗语、手工制作工艺、节日习俗等传统文化都是古城精神空间的重要内涵。

三是承载生活体验与交往方式的社会空间。

古城既是过去人们进行社会生产与社会生活的产物,同时也满足着当代人的社会生产与日常生活需求。社会属性是古城最为本质的空间属性,古城更新是对古城原有社会关系的剧烈变革。尤其是以旅游开发为主的古城空间生产,古城人口出现大规模置换,如纳西居民的外迁带走了在古城延续至今的传统邻里关系,而进入古城的外地客商和游客则带来了中产阶层的交往方式和社会关系。

古城更新也由此成为在这三个层面所开展的空间生产活动。

以建筑和公共场所为载体的物质空间生产,通过建筑的复原和城市格局肌理的再现,实现场所再生与城市身份的均衡;以文化挖掘和价值建设为载体的精神空间再生,通过激活古城建筑和人群附着的文化信息、改造被尘封的文化形态、创新新时代的文化解读方式,推动城市文化的传承和文化产品的创新,进而实现在地文化与时代文化、文化体验与文化产品、历史与现实的均衡;以人群为载体的社会空间生产,目的在于激活原住居民、集聚外来人口与游客,通过再造社会关系和事件活动实现游居平衡和社区经营。三、古城空间生产的过程特征

古城的空间生产是行政力量、市场力量与社会力量互相博弈的政治过程。

行政力量体现在政府对古城更新态度立场与策略选择的影响,不仅包含地方政府官员的行政动机、行政理念,也包括国家政策导向与政治文化在古城更新中对地方决策者产生的影响。市场力量体现为商业主体在古城更新中所扮演的角色。社会力量则体现为地方媒体、周边居民与城市市民、专家学者等多元主体在古城更新中所产生的影响。行政权力、企业资本和社会力量相互交织,以不同的逻辑影响着古城历史遗存的保护、场所精神的维系和交往生活方式的重塑,从而推动古城的空间生产。当前这一过程中呈现出两个重要特征。

一是行政权力和资本力量是以往古城空间生产的主要力量。

在整个古城空间生产潮流中,政府通常扮演着资本积累的帮手。为了彰显政绩,政府偏爱大型房地产商和资本集团,并在一定程度上默许和支持土地级差地租交易和大规模的开发活动。同时,开发商通过参与古城更新中的商业运作追逐巨额经济利益,这极大迎合了城市政府促进经济增长、塑造城市形象的强烈动机。权力和资本的结合极大地改变着古城既有的权力格局,社会参与力量、话语权的较薄弱和不对等影响着古城更新的基本走向。

二是商业化超越在地文化成为古城文化的主要表征。

商业化的运作模式凸显了古城空间作为一种积累资本的可交换价值,文化的异质性逐渐被商业的同质性所替代,附着于真实社会空间上的在地文化也逐渐流失。为了显示其价值,古城沦为被兜售的文化符号,更多地成为被建构出来的想象或幻想。商业和旅游业的产业化发展造成了古城的“千城一面”,以至于让人们开始产生地点与空间的迷失感。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新闻推荐

二年级“排超”稳中求进

3月9日,2018-2019赛季中国排球超级联赛落幕,主场作战的北京汽车女排首度加冕。在排球之窗接手运营联赛3个赛季之后,进入“超...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古城更新:从场所的改造到空间的生产□王玉龙)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