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科学家张双南 □记者李丽
“如果地球不刹车其实更好玩!”3月15日晚,山东大学文学生活馆爆满,来自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张双南的讲座引起了阵阵欢笑,张双南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流浪地球》中的科学与审美。
在座的很多是来自山大附中的学生,笑着笑着,孩子们顿时脑洞大开。
为了生存地球只能去流浪
“《流浪地球》中炸掉木星,其实我还有更好的办法!”春节过后,张双南的一篇科普文章刷爆朋友圈,在观影后他抓准时机进行全民科普。“你们最关心的应该是地球为什么要流浪吧。”张双南一下子抓住了同学们最关心的问题。他解释,就地球与太阳的距离而言,我们现在处于“宜居区”,但是太阳演化1.75亿年后,辐射将会增加,50亿年后太阳会变成红巨星,最终吞噬地球。如果地球不想被吞掉就需要不断地把自己往外推,为了生存地球只能去流浪。
张双南认为电影中点燃木星也是很天才的想法,但木星爆炸的冲击力不太可能推走地球,如果真要达到推走地球的爆炸,地球面向木星的那一面将面临毁灭。“其实更简单更直接的方式是强激光武器。”为什么呢?张双南接着解释,木星大气中89%的氢气含量与地球大气中21%的氧气含量一旦相遇,轻微的火花都会导致爆炸,“干柴烈火一点就着,也不用费那么大力气牺牲掉刘培强,留下他可以拍续集嘛!”张双南的话又引发了一阵大笑。
科学是对自然的审美发现
张双南,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天文台空间科学部首席科学家,“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伽玛暴偏振实验等大型国际合作空间天文项目首席科学家。听说张双南教授来讲座,来自山大附中的任淏璐说,听讲课前心中不免忐忑,担心张教授的内容听不懂,“可讲座后点燃了我对科学、对宇宙的热爱。”
“山大不是我的母校,是我的祖校,因为我父亲是从山大毕业的。”一上台,张双南就用一个形象的解释让现场的气氛活泼起来。“最后一个提问机会给这位女同学,我觉得你长得很漂亮。”张双南总是能让紧张的气氛一下子化解。
如果不是事先知道这是一位科学家,会以为是一位人文学者。张双南总是能形象地解释难懂的科学。比如,他用审美来解释科学,科学源于自然,但高于自然,科学是对自然的审美发现。一些科技做不到的想法可以在科幻中实现。“判断美的条件就是没缺陷和不常见。”对于科学怎样进行审美创造,张双南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比如宋代汝瓷上的裂纹,正是因为与历史上留下来的其他瓷器相比不常见而彰显出了美,有裂纹而没有碎掉本身就是一种不常见。”
人类是靠讲故事向前发展的
“张教授,到底有没有外星人?黑洞是怎么形成的?”在讲座现场自由提问环节,学生们最关注的还是一些科学之谜,张双南总是深入浅出地进行通俗的解答。3月15日,从北京到济南,下午到,晚上返回,张双南来去匆匆,讲座过程连口水都来不及喝,一位中学生贴心地给他递湿巾擦汗。
近年来他的主要业余活动就是向公众传播科学。“科普做得好的往往都是大科学家。好的科普著作都是大科学家写成的。”他很欣赏《星际穿越》的科学顾问吉普·索恩,一位获过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张双南做科普总结了九个字:抓热点、接地气、讲故事。三年前他讲《星际穿越》,现在讲《流浪地球》,引力波热闹的时候他就讲引力波,有什么重大科学发现就都讲。他总结学生们提问最关心的科学问题是“一黑两暗三起源”:黑洞,暗物质、暗能量,天体、宇宙和生命的起源。“这些都是大问题,不是一天两天能够解决的,也是最近几十年科学研究的主题。”
张双南承认科普仍然不是大众的一个刚需,所以想让人来听就要有吸引力,“我注重讲故事而不是讲道理,故事才能抓住人。”张双南说,我们人类与其他动物的区别就是人类会讲故事,动物不会讲故事。“人类从来都是靠讲故事向前发展的。”张双南说这话时若有所思,现场很多人拿起笔记下这句话。
新闻推荐
春天里,让咱们坐上专列一路向西 多条线路,任意选择,咨询电话:85392513
清爽的天气,适宜的温度,春天的西北景色令人向往!由本报牵手“齐鲁孝行天下”推出的2019年山东首班穿越喀纳斯空调旅游专...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