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毒警察与戒毒人员谈心。记者李培乐通讯员曲璇摄 □记者李培乐
通讯员曲璇实习生骆翠玲
从小学到大学,直至工作,回想半生走过的路,孙某一直是父母心中的骄傲。这些年来通过努力,事业上有所成,物质上有所收获,但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他却逐渐迷失了自己,失去了应有的判断能力。
从事国际贸易工作接触毒品
孙某现年46岁,1994年毕业于武汉某“211”重点高校,取得硕士学位,同年被山东某沿海城市经济开发区以引进人才方式招聘,就职于开发区的某国有企业。1999年,孙某辞职创立进出口贸易公司,至今公司发展已略有规模,经济效益可观。该自2013年开始接触冰毒并染上毒瘾,2017年4月因吸食冰毒被公安机关决定强制隔离戒毒两年。
孙某之所以接触冰毒,并染上毒瘾,用其自己说法是“因为与日、韩等国贸易伙伴易于交流的需要”,但是通过警察的仔细分析,原因无疑是多方面的,在众多原因中其成长经历、性格因素、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的转变无疑在其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主导作用。
孙某自小成长环境较好,父亲和母亲都是知识分子,而其本人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硕士研究生毕业,可以说是当时的天之骄子。研究生毕业被以引进人才的方式进入国企工作,也是风光无限。辞职创业后,自己创立外贸公司,赶上国际贸易形势大好,事业也发展顺利,其中年之前的人生经历顺风顺水,没有经历过太大的挫折及磨难。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社会地位的提高,孙某的进取心、事业心弱化,其接触的人群也发生了变化,接触的各类负面思维和事情的增多,使其社会观、价值观潜移默化中随之发生了改变。
其实,任何人都不可能游离于社会之外。而孙某无疑没有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放弃了秉持已久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变得随波逐流,过于追求享受。加之,由于其从事国际贸易的职业原因,接触的日、韩等东亚、东南亚国家人群居多,冰毒这种新型毒品在许多国家只是被处以管制药品管理,而没有把其定义成毒品,使之内心缺乏对冰毒的抵制。孙某主观上的放纵和客观上的随意,其吸食冰毒并成瘾也变得不为意外。
得知强制戒毒如同晴天霹雳
刚来到戒毒所时,孙某并不能接受这样的事实,伴随着木然的感觉走进强制隔离戒毒所,看着周围陌生的人,陌生的环境,无法形容的情绪充满了他的心头。“强戒如同晴天霹雳,使我跌入人生的最低谷。失去自由,此情何堪!仅仅是带给亲人们的伤害,就像山一样时时压在心里,沉重!压抑!”孙某说,他的内心不仅仅是对戒毒所和警察的陌生和畏惧,也有对父母的惭愧、内疚。
2017年5月,孙某被调拨到强戒二大队,通过个别谈话、谈心,其分管警察在了解了其基本情况的同时,也发现他具有几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孙某对吸食冰毒的危害性认识不足,认为冰毒在很多国家不被定位于‘毒品’,危害性不强,偶尔吸食一次不是什么大事;二是他缺乏安全感;三是他自尊心很强;四是他对环境不适应。”警察有针对性地制订了教育措施,帮助他认识毒品的危害性,树立信心,适时调整工作岗位,鼓励其积极参与向《烟台戒毒》投稿。参加大队和全所举办的戒毒知识演讲、法律知识竞赛、康复操比赛等活动。通过让其参加各项活动,让其发挥其长处,也让其找回了失去已久自信。助其树立法治观念,使其从法律的角度对自身吸毒行为予以重新定位。
人生最大的挑战是自己
孙某知道多年来他和家人之间的一根弦始终没有被割断,那就是心灵之弦。正是这根弦,让孙某看到了家人的不离不弃,看到了重生的未来,让他有了戒除毒瘾的信心和力量。“在这二百六十多个日子里,是父母的支持,给了我力量,点亮了我坚持下去的希望之灯,照亮了我内心孤寂的世界。当然,还有妻子,从会见时她含泪的目光中,我看到了哀怨,也看到了希望。那时发现,我是低估了她柔弱身体里的坚强。直到现在,我才真正明白了家庭是多么的重要。”孙某说,他清楚地认识到前面的路必定会曲折,但他的父母曾告诉过他“人生最大的挑战是自己,征服自己就可以征服失败”,他坚信在家人的支持下可以戒除毒瘾。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阳通讯员牟晓婷)近日,市中区兴隆街道联合山东大学兴隆山校区开展“地球一小时”宣传周活动。据了解,本...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