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上赤霉病的小麦。小麦赤霉病近年来在山东省麦区发生逐年加重,该病害的发生对产量影响较大,轻者减产10%-15%,重者减产20%以上,更重要的是赤霉病粒内含有毒素,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目前小麦正值抽穗扬花期,是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关键期,请农民朋友抓紧进行防治。
1、确定防治时期。小麦赤霉病与其它病害不一样,可防不可治。防治其它病害的传统做法在赤霉病的防控上根本不适应。对于小麦赤霉病的防治要以预防为主,坚持“主动出击、见花打药”防治原则,应在病害没有发生前用药,小麦抽穗扬花期是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关键时期,抽穗扬花过后根本起不到防治作用,白白浪费人力和物力。抽穗扬花期遇连阴雨、大雾天气或连续结露等适宜病害流行天气,立即进行施药预防,降低病害流行风险。
2、正确选用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剂很多,效果也有差异,选用对路的药剂是保证控制效果的关键。防治药剂可选用氰烯菌酯、戊唑醇、咪鲜胺、多菌灵以及复配制剂。一般每亩可用25%氰烯菌酯悬浮剂100-200毫升、或25%戊唑醇乳油80-100克、或50%咪鲜胺乳油25-40毫升、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100克、或48%氰烯·戊唑醇悬浮剂30-50克、或40%戊唑·咪鲜胺水乳剂20-25毫升、或40%戊唑·咪鲜胺悬乳剂10-15克、或4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20-30克进行防治,赤霉病菌已对多菌灵产生抗性的地区,应停止使用多菌灵等苯并咪唑类药,改用氰烯菌酯、戊唑醇等药防治。
3、增加药液数量。根据麦田密植情况,每亩地的药液数量以30-45千克为宜,最少不得少于30千克,即每亩用药数量平均分配到2-3喷雾器药液中,喷药时要重点对准小麦穗部均匀喷雾,以保证用药均匀周到,提高防治效果。
4、掌握二次防治。用药次数要综合考虑菌源量、发病情况、药剂防治效果等因素,如遇连阴雨、长时间结露等适宜病害流行天气,以及往年发病重的地块要进行第二次防治,在第一次用药后7天左右,使用第二次药剂。注意轮换用药,第二次防治应选用与第一次防治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品种,以延缓抗药性产生、提高防治效果。
5、及时抢收入仓。小麦进入收获期,应及时收割、晾晒、筛选,如遇阴雨天气,应采取烘干措施,防止收获和储存过程中湿度过大,导致病菌再度大量繁殖,造成毒素二次污染。(刘忠强刘俊英)
新闻推荐
属于人防工程的地下停车位有使用权转让,不能进行售卖。按照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办法第二十规定:人民防...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