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金来给树浇水。(武希刚 摄)
8月2日,一场大雨突然而至,将满眼绿色的龙山映衬得格外漂亮。
这天一大早,山东金来建设集团当家人韩金来又来到龙山的一处斜坡上。凝望着这片绿油油的山林,他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
从20年前擎画龙山变绿的那一天起,只要有时间,韩金来就会到龙山走一走、看一看。哪里需要栽树了,哪棵树得剪枝了,他比护林员都熟悉、都尽心。20年来,韩金来累计在龙山投资2.6亿元,整治荒山15630亩,栽植树木1100万棵,将一座贫瘠荒山治理成满眼绿色的旅游胜地。
“我只是龙山的暂时看护者,是替父老乡亲们建设、保护好龙山。”韩金来说。
誓将荒山变青山农家娃有大志向
知名企业家、慈善家、艺术家……在韩金来身上,有着太多的光环。
然而,韩金来心中最看重的,也是他最引以为豪的,是父老乡亲给予他的“龙山看护者”的称号。
事情还得从韩金来的人生经历说起。
龙山位于莱芜区茶业口镇,总面积240万平方米,自古地势险峻、裸露光秃。62年前,韩金来出生在龙山脚下一个叫南嵬石村的贫穷山村。
为了吃饱饭,韩金来放过羊、修过水库、挖过矿石、干过瓦工……“就盼望着有一天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这片穷山沟。”韩金来说。
一切在1984年有了转机。这一年,韩金来带领26名员工和仅有的4辆小铁车、26张锨镐到张店开始了他的建筑事业。凭借着不怕苦、不服输的干劲,韩金来的事业逐渐壮大。
富起来的韩金来一直牵挂着家乡父老。家乡的贫穷落后让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深知家乡之所以贫困,很大的原因是这200多平方公里的山区缺路、缺水、缺树、缺产业。
“怎样开创一份让百姓世代受益的事业呢?”韩金来一直在思索。此后,他多次到云南、淄博等地考察学习,最终把方向定在了旅游开发上。
“依托茶业口镇环境优势和龙山自然资源优势,大打生态牌,让龙山变成老百姓世代受益的‘聚宝盆’”。说干就干,韩金来决定承包这座15630亩的龙山,用“以地带山、以地养山”的办法绿化荒山,来实现“以山养人”的目标,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及生态农业,带动镇域经济发展。一场荒山绿化项目由此展开。
再苦再累也要坚持新“愚公”创造奇迹
这条荒山绿化之路走得并不顺利。当韩金来将自己的决定在公司全体干部职工大会上表明后,就像投了一枚炸弹,瞬间在职工中间炸开了锅。
“韩总只顾花钱买名,不打算领着咱们干了”;“愚公移山,啥时候是个头。开发龙山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咱这些年跟着韩总干,不就想多赚几个钱嘛,有钱投资龙山,还不如一次性分给公司职工和村民”;更有甚者,直接递交辞职信,离开了公司。
这些并没有动摇韩金来开发龙山的决心。此后,韩金来连续召开会议,找到部分中层管理人员谈心谈话。“开发建设龙山是造福子孙的大事,当前无利可图,不代表今后没有。倘若你不干、我不干,那龙山世代都是一座荒山。”多次沟通下来,员工们逐渐解开了心结。
然而,道路崎岖、水源缺乏、资金短缺,荒山绿化谈何容易。在韩金来的带动下,2000年,公司所有员工自掏腰包每人购买30棵树苗,挑着树苗和水上山植树;2001年,公司员工每人种植200棵树,自己买苗、刨穴、栽树、管理;从2002年开始,公司出资买苗,成立护山队伍,栽树、除草、浇水、治虫……在此后的每一年,公司都不断加大植树力度,截至目前,累计栽植树木1100万棵,龙山的林木覆盖率从29%增加到90%。
大家不会忘记——
山上没有路,遍布荆棘,带刺的荆棘将裤子划破,腿上的血直流,大家拿布子一擦,照常干活;
护林女工张增菊在一次给树苗喷水时不慎被石头绊倒,造成右胳膊骨折,石膏拆除当天又上山护理树苗;
韩金来更是身先士卒,一有空就往上山跑,带领职工肩扛背驼把树苗一棵棵运上山,把一担担水挑上山。
“有一次因过度劳累,韩总倒在地上,手和脸都被石子磕破,员工们被他忘我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所感动。”作为荒山变绿的亲历者,茶业口镇下迷马村村民魏传财历历在目。
由于缺乏技术和经验,2001年至2003年,前期费力栽种的几十万棵树相继枯萎死亡。韩金来心疼得直跺脚,好几天睡不着觉,但绿化荒山的步伐不能就此停下。这时,林业部门及时伸出了援手,选派林业专家到龙山手把手教大家选育品种、栽树养树的方法。
龙山绿化看到了希望。为确保树苗成活,早日让龙山绿起来,大家背着喷雾器在为树喷洒,一些“得病”的树苗绑上矿泉水瓶昼夜打“点滴”……韩金来更是带着大家天天摽在山上,一星期回不了一次家,用心照料着这些“孩子们”。就这样,龙山渐渐从贫瘠的荒山变成了绿山。
为防火,山上昼夜有人监管;为保证树木用水,韩金来出资上千万元建起了两座水库、修建了19道拦河坝,铺设管道2800米,实现了机械灌溉。龙山的绿色发展之路越来越顺。从“人养山”到“山养人”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多年绿化荒山的经历,让韩金来视树如珍宝,他立下规矩:发什么财也不能靠砍树赚钱。
为实现“山养人”的初衷,韩金来邀请著名生态、林业专家和设计院,按照3A级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龙山景区,每年吸引众多游客前来。
在此基础上,韩金来依托龙山的资源优势,打起了“生态牌”。以绿色食品为基础,以“公司+村+农户”的模式发展生态种植,打造龙山品牌。相继成立龙山乡村旅游合作社、注册山东老作坊食品有限公司,公司主推的老作坊系列产品、龙山茶叶、“龙山大观”杂粮、“孔之源”煎饼、龙山花生油等特色农产品逐步走出龙山,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产品。
当地老百姓也依托龙山走上了致富路,走出一条以绿色为依托、以绿色食品为基础的新型农业产业发展路子。
在龙山景区开发过程中,韩金来做的最多的事,还是让百姓得到最大收益。在景区农户承包的山头,公司以高于原承包费50%的价格进行流转;大力实施村民致富工程,由公司党委统一规划、各村党支部牵头实施,公司在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予以扶持;优先安置附近老百姓到企业打工……
“下一步,重点在如何做精、做好、做细下功夫,努力打造成娱乐、休闲的旅游品牌,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韩金来说。
(本报记者 武希刚 杨雪)
新闻推荐
“利奇马”来袭 强降雨将至 山东省启动防台风Ⅲ级应急响应,严查严防各种隐患灾害
□新华社发“利奇马”预计将于8月10日登陆浙江。图为8日傍晚,船只停泊在舟山市定海区岑港水道内躲避台风。□记...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