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 璇
男女的极度不平等同样鲜明地体现于文艺界。男性占据文坛的绝对主导地位,女性作家则几乎闻所未闻。而三姐妹受父亲的影响,从小热爱文学,并分别创作出自己的长篇小说。然而,受环境所限,三姐妹只能使用男性笔名才能让作品顺利出版。父权制的男性社会扼杀了无数不栉进士,勃朗特姐妹的脱颖而出因而显得尤为珍贵。《简·爱》更是被誉为“女性的第二本《圣经》”,表达了女性争取独立自主的强烈愿望,发出了挑战男权社会的时代最强音。
主人公简·爱是作家本人的缩影,出身贫苦,寄人篱下,受尽折磨。少年时期来到教会寄宿学校,目睹了世间冷暖,毕业后成为一名家庭教师,与桑菲尔德庄园主人罗切斯特相识。在经过一系列变故和磨难后,两人终成眷属。这样的故事情节在今天看来不免老套,但简·爱的高贵人格和真挚情感超越了时代,成为欧洲妇女解放运动的先声。
简·爱的独立人格首先体现在她对自己与罗切斯特地位差距的态度上。简·爱是一位家庭教师,其貌不扬,在当时是低等中产阶级女性的代表,甚至被视为家仆;罗切斯特则拥有大片的土地和庄园,属于富裕的乡绅阶级,已然迈入贵族的交际圈。可见,两人在男女地位和阶级身份上天差地别,他们的结合完全背离当时讲究门当户对的主流婚恋观。对于这种世俗的歧视与偏见,简·爱不卑不亢,表现出强烈的平等意识和反抗精神。她坚定地认为,在爱情面前,无论男女,无论美丑,无论阶级,所有人都有爱与被爱的权利。爱情是两个灵魂的互相吸引与结合,正因超越了财产、阶级等世俗条框的限制才显得那么纯洁而美好。尽管男女平等的观念在现代社会日渐深入人心,然而在男权至上的维多利亚时代,这种观点可谓石破天惊,其大胆和新颖让无数读者为之震撼不已。不夸张地说,《简·爱》这部小说本身就是促进妇女解放、男女平等的原因之一。
小说中最经典的一段话便是简·爱在与罗切斯特对话时不卑不亢的爱情宣言:“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这声为男女平等和婚恋平等发出的呐喊,道出了《简·爱》成为经典的缘由:不仅促进了一百多年前的妇女解放,更具有跨时代和跨国度的普世性价值。
尽管中英两国国情不同,但不难发现,今天的中国社会与维多利亚时代有诸多相似之处:物质文明高度发达,贫富差距拉大,社会阶层分化明显。婚姻的功利化程度大大加强,大部分男性要承担买房义务,这意味着两性关系中男性被赋予更多的经济责任,女性则处于被动和依赖的地位。当婚恋染上了过多的铜臭气息,就会失去真诚与纯粹。正如伍尔夫曾主张每一位想要写作的女性必须有钱,再加一间自己的房间。只有经济和人格的独立和平等,才可能保留美好爱情和自我尊严。《简·爱》对于年轻女性的心灵解放,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新时代的中国女性应当像简·爱学习,塑造强大自我,实现发自内心的真正觉醒,自信而独立地面对生活,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最终的幸福。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文学院)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王艳童)8月10日,东港实验学校腾出部分教室,妥善安置了500多名中铁建工秦家楼项目工地上的员工。当日,台风“...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