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957年秋考入肥西中学(最初叫“上派初中",至1958年秋才正式定名“肥西中学"),到1963年秋高中毕业,我在肥西中学学习、生活了整整6年。
我在初中读书时便爱好文学,经常写一些民歌之类小作品到报刊发表,受到谭云校长的器重,学校办了一份学生小报,谭校长题名《红专》,由我任主编,在谭校长的关照下,我到校图书室借书,有了极大方便,那位管理图书的老先生对我服务非常热情周到,想来也是一位饱学之士。“架倒书倾,混乱待整,借书改期,阅览暂停"。当时流行的后来成为经典的文学书籍,“三红一创,青山保林",(《红岩、《红日》、《红旗谱》、《创业史》、《青春之歌》、《山乡巨变》、《保卫延安》、《林海雪原》),我都是那时读到的。我有一项“特殊记忆"的本领,凡我读过的中国长篇小说,作者姓名永记终生,一来是缘于对作家的崇敬,二来缘于对作家的羡慕,当然,更是兴趣使然。
《红岩》写的是重庆渣滓洞、白公馆革命先烈狱中斗争的故事,作者罗广斌、杨益言就是幸存从那里走出的狱友,书中写到的江雪琴(真名江竹筠,就是人们熟知的江姐);《红日》是写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在山东省孟良崮战役中,活捉国民党七十四师王牌师长张灵甫的故事,作者吴强曾任上海市作协副主席;《红旗谱》的作者是梁斌,写的是冀中平原农民从反匪反霸斗争走上革命道路的故事,成功塑造了农民领袖朱老忠的英雄形象;《创业史》是作家柳青在陕西省长安县皇甫村蹲点14年的心血之作,最初发表在1958年第6期《收获》上,后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单行本。这部长篇小说是农业合作化时期的扛鼎之作,书中塑造的梁生宝与徐改霞形象,令人过目永生难忘,使人遗憾的是直至第一部结束时,也未能修成正果,(《收获》1964年第1期曾刊有小说《梁生宝与徐改霞》,可惜我没有读到过,不知结局如何)。倒是作者柳青一段经典名言令人刻骨铭心:人的一生有许多岔路口,有的岔路口走错一步,就要影响人的一个时期,甚至一生(大意)。
《青春之歌》的作者杨沫,是电影表演艺家白杨的姐姐,一生就写这一部作品,真是一鸣惊人,一书成名。书中写一群知识青年走上革命道路的故事,(《收获》1958年第5期曾刊有《青春之歌》修改稿中增写的七章《林道静在农村》),电影中的林道静,曾由表演艺术家谢芳扮演,那扒火车长发飘逸的形象,令人心旌摇荡;《山乡巨变》是作家周立波描写湖南农村农业合作化时期山乡的巨大变化,倒使我想起1951年他的《暴风骤雨》与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同获斯大林文学奖,成为那个时代的翘楚;《保卫延安》是作家杜鹏程描写彭德怀与胡宗南在保卫延安与进攻延安的惊心动魄血与火的斗争,也表现毛泽东主席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领袖气魄。
《林海雪原》是作家曲波从1955年2月到1956年8月,经过一年半时间创作而成。作品讲述20世纪40年代我军作战小分队在东北穿行茫茫林海,飞越皑皑雪原,剿匪战斗历史往事,塑造了侦察英雄杨子荣的光辉形象。后来改编成京剧《智取威虎山》,成为八个革命样板戏之一的经典之作。
俱往矣,这些仅是我今生读书记忆!
新闻推荐
本报8月17日讯(记者王彬)今天,省政府官网发布《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省政府领导同志工作分工的通知》,公布了省政府领...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