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下降、满脑子胡思乱想,总是感觉脑子变慢了,学习起来很困难……当孩子出现这些问题时,家长往往在第一时间指责孩子没有把心思全都放在学习上,但很少有人想过,这有可能是一种“学习病”。 9月16日,岛城首家青少年学习成长门诊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院区正式揭牌开诊。记者调查发现,出现学习问题且需要就诊的孩子数量超乎想象,仅心理科副主任医师高进一人每年接诊就达到3000人次,这些孩子中既有备战高考的高三学生,也有四五年级的小学生。有的孩子因为遇到的学习问题难以解决,已经休学一年甚至两年。
熬夜学习高三生失眠焦虑
青少年学习成长门诊开诊后,第一个走进诊室的是一名高三学生,他的学习成绩在班级里始终处于上中游,但为了能够考上心仪的大学,他从上高中开始就不断自我加压,每天在学校上完晚自习后回家已经9点多,还要坚持学习两三个小时。长期熬夜加上学习压力大,导致他很早就开始出现入睡困难的问题,但他和家长都没有太在意,觉得既然睡不着,索性就起来再做些题。没想到的是,随着高考的临近,他入睡越来越困难,白天上课时打瞌睡,学习也变得没有效率。“这是我们第三次来咨询,心理医生给了很实用的建议,目前看还是有效的。 ”这名高三学生的家长说。
太追求完美好学生竟厌学
记者在医院采访到一名只有13岁的初中生萍萍(化名),她因为厌学已经在家休学半年多了。让人吃惊的是,她从小学到初中一直都是所有人眼中的好学生。“我女儿从小就好强,每次考试都是全班第一,拿了第二都要回家哭一场。”萍萍的母亲说,上了初中后,孩子虽然学习很刻苦,但学习成绩却有一些波动,有一次考了全班第10名,受到很大的打击,以至于第二天不愿意去学习,后来发展到逃学,家长和老师轮番劝说,但孩子根本听不进去。他们无奈之下给孩子办了休学。他们之前也找了好多心理咨询师求助,但效果并不明显,这次想向专业的心理医生求助。
高进分析,萍萍这种情况并不是个例,有很多孩子在青少年时期出现过这种学习强迫症,他们追求学习上的完美,无法接受自己学习成绩下降的现实,甚至出现厌学情绪。
记者调查
初一高一最易发生问题
记者随后前往岛城多所初中和高中学校采访发现,学习困难的问题在学生中并不罕见,出现学习问题最多的群体并不是明年参加中考和高考的初三和高三学生,而是初一和高一学生。今年9月入学的新生还没有切身的体会,但已经升到初二和高二的同学们却连声称难。 “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后,我感觉很多东西都不会,特别是数学,跟小学的内容差异很大,总是感觉脑子不够用。 ”接受记者采访的初二学生孙彦新说,感觉跟其他同学的差距越拉越大。这个暑假她参加了一个月的补习班,这种感觉才好一点。
“刚上高一的时候感觉自己很失落,原本是初中班里的尖子生,高中第一次考试我才考了班里的24名。 ”高二学生徐同学说,这种心理上的落差让他很难适应。
大部分学生曾有学习焦虑
“你焦虑吗? ”记者采访了20名初中生和高中生,其中超过半数的学生表示,曾经出现过不止一次的学习焦虑,其中有6名同学表示现在仍然很焦虑。记者发现,焦虑并不只是出现在学习相对落后的学生身上,很多名列前茅的学生同样有很强的焦虑感。初中学生更倾向于找人倾诉,比如父母、老师或者同学,而高中学生会选择运动、听音乐、唱歌等方式排解。记者采访发现,20名接受采访的学生中,有16人表示会在晚上熬夜学习,特别是初三和高三的学生,晚上睡眠时间都在11点以后。
高分学生很多“不务正业”
记者还采访了5名同学们眼中的“学霸”,他们都表示自己并不是班里学习最刻苦的,晚上睡眠时间绝对不会晚于12时,也并不认为自己的智商高人一等,甚至他们还有些“不务正业”,有人喜欢打篮球,有人喜欢看小说,有人喜欢看美剧。“我只是让自己学习更有效率。”今年考上北京大学的58中高分考生焉芳洲表示,她的高三生活几乎从没有与“挑灯夜战”和“熬通宵”有过联系,即使在高三学习最紧张的时候,她还抽出时间看小说、散文,听音乐,以此来给自己减压。
医生建议
疲劳战术会造成脑功能下降
“出现学习问题的孩子并没有得病,他们只是因为学习方法不科学或者学习理念有问题陷入了误区。 ”高进介绍,刻苦学习是对的,但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不能为了提高学习成绩而搞疲劳战术、题海战术,否则很可能事与愿违。 “就像是跑步时间长了,腿部肌肉会疲劳一样,学习时间长了,大脑同样会疲劳,长时间无效率的学习只会用脑过度,长期如此甚至会导致脑功能下降。”高进说,很多家长长期以来认为,脑子只会越用越灵活,但事实是,大脑除了学习,还需要舞蹈、音乐、绘画等多方面的刺激,单纯学习大概45分钟就应该让大脑休息10分钟,晚上睡觉也尽量不要晚于11点。脑功能下降会导致孩子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下降,满脑子胡思乱想,或者脑子变慢了,学习起来很困难。孩子明明很着急,做事情却很慢,还不停地重复,导致学习效率明显下降。
高进介绍,对于出现学习问题的孩子,医生会采取心理治疗,包括放松、冥想、正念和音乐治疗等,必要时还会采取家庭治疗。此外对特殊的孩子还会采取经颅磁刺激治疗和生物反馈治疗。对患有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和双相情感障碍等疾病的孩子还要接受规范的药物治疗。从而减少大脑过度消耗,改善大脑功能,促进注意力集中、记忆力改善,增加思维敏捷性等认知功能,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 记者 黄飞
新闻推荐
近日,58同镇发布《2019下沉市场用户调研报告》显示,下沉市场用户中,75.67%月均收入在5000元以下,58.23%拥有乘用车,41.04%...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