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玉岭
程路
陈世卿在论坛上发言。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资深参事任玉岭金融+实体经济正是我们国家需要的
半岛记者王永端
在第四届山东金融博览会暨金融+实体经济高峰论坛上,我国著名经济学家、第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资深参事任玉岭表示,金融是支撑我们各行各业更好发展的经济命脉,潍坊能够有6500多亿的GDP、570亿的财政收入,与重视金融分不开。
“美国有一个经济学家讲过一句话,叫做有钱才能赚钱,没有钱的投入,任何一个企业都很难赚到大钱。”任玉岭演讲中说,山东省历来很重视金融的创新,金融的建设。今天,山东省是中国前三大经济体,这是与长期以来重视金融创新分不开的。任玉岭表示,金融的创新在当代主要是以互联网、金融数字为基础的,这个基础现在越来越受人关注。互联网走进中国25年来,直接催生了我们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我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动能。也正因为这样,所以整个互联网技术在世界上广受关注,而且发展迅速。特别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这些技术的不断问世和发展,给我们金融的创新创造了极好的条件。
中国的手机数量已经超过14亿,中国已经有65%的人加入了互联网应用行业,作为移动金融载体的智能手机数量之多,我们位居世界第一,这就是中国金融科技创新的必备条件,也是中国科技金融创新不可少的优势和条件。
任玉岭说,金融+实体经济这确确实实是我们国家的需要,中国一定要做好实体经济。曾经,我们用的所有东西几乎都加一个洋字,就拿火柴来讲当时也叫洋火。后来中央高度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实体经济增加值,特别是工业增加值、制造业增加值已经是日本的3倍,美国的1.5倍,是美国、日本、德国的总和。我们有220种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所以,金融+实体经济非常需要。
“金融创新一定要以人民为中心,坚守诚实守信。”任玉岭表示,增强在金融创新中的道德意识,增强我们的诚信观念,使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贯穿于我们金融创新的全过程,保证我们金融创新能够为我们国家的发展,为我们初心的实现,为了能够更好为人民谋幸福,为国家谋复兴做出更大更好的贡献!
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程路把有效资金投入新兴战略性产业
□半岛记者刘金震
金融改革应该如何为实体经济服务?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理事长、中海商学研究院名誉院长程路有自己的观点。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与实体经济是休戚相关的。跟自然环境需要生态一样,金融和实体经济发展之间,也应该有一个完好的生态环境。
“现在都在谈金融创新,创新可以是各种花样的。”但最终金融就是要为实体经济服务,否则创新就注定是失败的、不可取的,会造成经济生态环境的不和谐。如果你金融的创新不为实体经济服务,不管你有多少花招,这种创新肯定是失败的,肯定是不可取的,肯定是对经济的生态的环境不会是一个和谐的。
“国家现在正处于一个战略转型期,寻求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的发展。”他认为,过去传统的装备制造业以及房地产和建筑业发展非常快,可以说是30多年来经济高度发展的支撑产业,但现在这个支撑产业已经难以继续支撑经济大国向前发展,转型势在必行。转型的方向应该是战略性的新产业。
程路认为,金融应该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新型的创新的实体经济发展,将有效资金投入到新兴战略性产业、服务业和新兴装备制造业。他建议,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时,应抓住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力。要支持区域经济和企业在数字经济、数字产业上发力,也要更多支持一些地区发展文旅产业,在发展文旅产业这方面多设立一些基金,设立各种资质欢迎各种营业的业态。
“总的来讲,只要是我们的金融能够为实体经济服务,中国的经济形势就大好。我们还有很多的机会。”在他看来,第四届山东金博会的举行非常有意义,把金博会定位在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这个定位也是非常准确和及时的,是对实体经济、民营企业,特别是对小微经济的一种最大的关爱。
建言献策
让数据为金融+实体经济插上翅膀科技创造财富,大咖齐论用数字化思维创造价值
□半岛记者刘金震李晓哲
11月29日,第四届山东金融博览会暨金融+实体经济高峰论坛在潍坊富华国际展览中心盛大启幕,科技赋能金融+实体经济成为当天高峰论坛上的热门话题。多位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从专业的角度出发,就科技赋能、数字经济与金融结合进行深度思考,讲述用科技来创造财富、创造价值的探索。
智能超算赋能打造数字航母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陈世卿,作为全球著名的超级计算机专家,结合毕生所从事的事业,以“分布式的智能超算系统是支撑金融+实体经济的信息高铁”为题,在第四届山东金博会现场做了主题分享。
陈世卿从乡村成长经历说起,讲述自己花了近八年时间,研究并试图改进农村的生活,以及在改变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现象上的思考。他认为,农村藏着无穷的大量的实体经济,小型的实体经济在未来的农村。他结合智能超算的研究从科学技术方面建议,有分布式的能源网以及信息网络,就可以产生生产力进而进行服务。有了绿色能源网和超算网络,这就相当于有了信息高铁,就可以把农村的服务卖出去。农村就像高铁的车厢,每个车厢装着服务的产品,通过这里卖到全世界。
“智能超算网格已经存在了,现在的阶段主要是布局,这需要金融带来资金支持。”陈世卿说,智能超算可以打造一个数字航母,这是大数据、数字金融都需要的,拥有智能超算赋能大数据后,智慧交通、医疗等应用场景也可以走得更远。基于智能超算的智能终端产品,带动广泛的实体经济领域,每个领域又有无穷的可能性,通过信息平台把服务带动起来。
用数字化思维创价值惠用户
浙江创建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吴本林,以“智慧城市发展中的数字市民普惠金融服务创新”为题开讲。在他看来,未来十年,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将会切换到一个全新的操作系统,而设计和开发这个全新操作系统所用的语言是科技、文化和万物互联。智慧城市将在这个操作系统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对于金融业来说,也将会出现一个金融互联网,也可以称之为金融2.0。
他认为,基于数字市民普惠金融创新主要分为五大类型,包括支付媒介的转型等。这个创新的前提有两个,一是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二是智能终端普及持续增长。大数据延伸虚拟金融需求,创新了金融模式。“在传统思维下,我们是一个储蓄思维,其实在互联网情况下,我们称之为交互性思维。在这个交互性思维下,谁连接了渠道谁就能掌握主动权,谁掌握了用户谁就有主动权,最后通过流量再兑现。”他说,基于数字市民的运营体系,我们要先做加法,同时再做减法,聚焦平台,优化价值。
对于智慧金融业务体系,他认为,可以基于数字市民的金融业务体系,包括理财、基金、保险、支付、消费等全部纳入进去,同时也提供消费金融的云平台。通过连接银行,为市民提供整个消费金融的服务,同时实现系统管理。“所以,最终我们用数字化思维就是携用户以令诸侯,挖数据以画人像,创价值以惠用户。
数据中台赋能金融治理现代化
阿里巴巴政务钉钉事业部副总裁田群喜以“数字化中台助力金融治理能力现代化”为题,向与会嘉宾展示了金融在时下火热的“数据中台”概念中的应用。
田群喜说,同样的技术不同的人用会带来不同的结果,因此我们要思考如何把先进的技术、先进的方法和先进经验用到金融行业,以及政府的管理、监管和服务上,如何让每一个企业在生态里面变成良性的循环,实现共同发展。
在田群喜看来,不管是政府还是金融企业、金融机构,实际上要解决的就是生态模式、商业模式的问题。换句话说,要解决这个商业过程中能力和效率的问题,这个事情解决好之后,其对金融的服务,对金融企业监管的效率才会更高,这就叫金融治理。
而这正是解决了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问题。比如在互联网监管上,如果通过互联网监管的平台,把金融监管的能力去赋能每一个人,他们就能高效专业地去做一件事情,这就是数据赋能于人。有了这个数字化中台,在应急指挥、机关内部协同等方面都会发挥非常大的作用,就能够在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里面发挥价值和作用。
新闻推荐
本报11月28日讯(记者卢虹)“有些药不是所有药店都能买到了”。今天,记者从省药监局获悉,12月1日起,《山东省药品零售企业...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