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山东 济南市 青岛市 淄博市 枣庄市 烟台市 潍坊市 济宁市 泰安市 威海市 东营市 日照市 滨州市 德州市 聊城市 临沂市 菏泽市 莱芜市
地方网 > 山东 > 今日山东 > 正文

一个人的阅历

来源:黄海晨报 2019-12-13 09:03   https://www.yybnet.net/

夏立君

一、人该有三种阅历

2017年底,将《时间的压力》书稿交出后,便让围困我五六年的以中国古典作品及研究著作为主的读物各就各位,回到书橱里。我的心情也从故纸堆中走出,集中读了部分中外小说及其他著作。这其中包括重温《呐喊》《彷徨》等。我希望自己尽快进入关注现实的读写状态。写古人并非不关注现实,但那是另一种状态的关注。

有一天,面对“阅历”这个词,忽然想到,人有两种阅历:一是一般所说的人生阅历,另一个则是“阅读经历”。

现实中,无文化不识字的人已很少了,并且不用太久,除了天生智障者,就没有无文化的人了,“阅读经历”对人越来越是寻常经历,也是更重要更本质的经历了。你若举出认真读过的十本二十本书,他人或许不但能基本判断出你的文化素养,甚至能判断出你的个性、爱好乃至所处社会阶层了。仅仅三四十年前,有出远门经历的人与无此经历的人,给人感觉就大不一样。在我儿童少年时代,对“闯关东”一趟又回到村里的人,感觉人家身上凭空就多了很多东西。现在,你即使从非洲从南极洲回来,也不会给人那种感觉了。而阅读就不同了。可以说,你读不读书,读什么书,有什么样的“阅读经历”,基本就是什么人。说“阅读经历”是更本质的阅历,是能成立的。

阅读只要稍深入,便不能不进入“历史阅读”状态。即使读的不是历史著作,而是读古代文学作品或其他作品,那同样是进入古人的生活。历史就是人类的“阅历”。解读历史与古人,是深化个体阅历的一个途径,就是把人类阅历部分化为自己的阅历,从人类的阅历中获得成长的助力。

这样说来,可以这么认为:人该有第三种阅历——— 借助研读古人,化古人阅历为自己阅历的阅历。实际上,人文阅读较深入者,自然就拥有这一阅历,用这一阅历来提升自己。

我生于沂蒙山区一个闭塞村庄,村里识字的人很少,家里也闻不到什么书香,我却自读初中时即立志当作家。我的文学梦,一开始就与历史阅读兴趣相关。一些很简单的历史读物,就会引起我儿童少年式的苍茫感。这或许就是创作《时间的压力》的远因。17岁前,我没有到过距离我那村庄12公里外的任何地方,最远就到过县城 。

人生阅历是极简陋的。那时,我对任何一个出过远门的人都有崇拜之心,并盼望有机会出远门。若是没有“阅读经历”上的一点主动追求,我就会与祖祖辈辈一样,在那个村里度过一生。创作一定程度上就是拜访童年,让童年成长。一个人的“童年阅历”能否生长成长,能否展开宽厚些的意义与价值,当然有赖于你成年后“阅历”的质量。

二、让阅历进入更大的时空

回顾一下这几年的读写经历,不禁百感交集。若能在解读重塑古人的过程中,能重塑革新作者本人,并以作品感染激励更多读者,我相信那种读写是有价值的。

“童年时间”是缓慢的,后来的时间越来越快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时间的消逝给人的感觉是加速度的。物理时间不存在品质问题,“个人时间”则必具特定品质,因为那时间被你使用过了。若不能给你使用过的时间注入应有的内涵,那时间便是品质不好的时间。

从时间的连绵不断来讲,古人、今人不过是处在时间那端与这端的人,可说同在一个“时间单元”里。“时间单元”可大可小。你可把皇权两千年看作一个“时间单元”,也可把更长或更短的时间看作一个单元。“时间的压力”也就是生存或存在压力。越是不肯敷衍此生的人,越珍视时间,越易感到时间的压力。古今同理同情。

解读古人,亦是以自己此生此世的阅历去映照古人的阅历,让“个人时间”进入古人时间。《时间的压力》是一部“阅读”古人之书。阅读了自先秦的屈原、商鞅至明末清初伟大少年夏完淳,共九位古人,时间跨度达两千年。若说历史是消逝了的时光,那么也可以说现实就是历史的延伸与成长。出发点若不是关怀眼下这个世界,何必叨扰那些长眠者的安宁呢。作者是否有能力将“个性”或曰“个体性”,表达为“公共性”,即解读古人能否引起今日读者共鸣。这是文章能不能站住的根本问题,也是能否让自己的阅历关联更大时空的问题。

写此系列之初,好多文友都表示疑惑——— 那么多人都在写古人,何必蹚那浑水。他们都是好意,我不辩解。虽已坚持写作几十年,却感到有好多东西处在模糊隔膜状态,需要一个成系列的深入读写来打通。我觉得,完成一个古人系列是比较靠谱的途径。历史散文领域,确实早已名家云集。但我有我的自信。更坦白点说,我脑子里并无我在写“历史散文”这一明确意识,对何谓“历史散文”也从未深究。我眼里无这种散文那种散文之分,只有好文与孬文之分。发表出版《时间的压力》之前,我与文坛并无实质性联系,不在任何样派。我只追求写出属于自己的东西,说我想说又能说出的话。若只能成为滥竽充数者,我会十分瞧不上自己。退一步说,若写不出属于我的东西,权当逼自己读书了。

我必须走到他人未曾走到的地方,必须以自己的全部“阅历”深入古人的苍茫时空。创作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创造新时间新时空。

选择了近二十位自先秦至明清的代表性人物,原计划三个月左右读写一人,可是实际每一人皆耗时半年甚至更久,时间少了就是不行。交此书稿时,连计划的一半都未完成。一旦动笔,一两万字文章很快就能完成,而研读打通,产生冲动,则需要漫长时间。陷入较深惶惑时,我这样对待:一是放弃,研读甚久却不写的人物有好多位;二是扩大阅读思考范围。海德格尔《荷尔德林诗的阐释》及论文《人,诗意地栖居》对我解读陶渊明等古人,福柯《不正常的人》对我解读李斯、商鞅等古人,阿德勒、费洛姆等人的心理学著作对解读李白等古人,都有大帮助。没有西方现代哲学、心理学的映照,我所追求的解读境界难以实现。我们的传统确实未产生“我们的”现代哲学、心理学及其他现代文化,只好用“拿来主义”。

今日我再读《时间的压力》,仅仅距离写那文章的时间才一两年至数年,许多文字就给我强烈陌生感了:那时,我写下了那样的话;那时,我进入了那样的一个“时空”。

我的文章境界并不高。但让我本人再深入那时空一次,再写出几篇那样的文章也是难的。我已用尽“洪荒之力”。你想一想,《史记》《红楼梦》等伟大作品,它们创造了怎样独特的时空啊。

三、阅历与真诚与审美

我相信,人性与良知是更永恒更本质的判断标准。我确信,起码在人类能用文字记录历史后的这数千年内,人性并无实质性变化。更不用说更小时间单元内了。这的确是与古人对话可能得以实现的前提。评论家往往对小说家强调要“贴着人性写”。实际上,文学史上根本就没有不需“贴着人性写”的文章。

阅读的前提,进入古人时空的前提是真诚。有价值的阅读,就是以自己的阅历与古人阅历碰撞,产生一些新东西。研读古人就是重塑古人,并借此重塑来完成对自己的重塑。《时间的压力》屈原篇中有此语:“一个诗人,如果能有让历代读者百读不厌价值,那么他一定具备可以让读者‘自我发现’的功能”。古人能照亮我们,我们亦应有勇气去追求照亮古人。

历史之所以是一本苍茫大书,根源于人性是一本苍茫大书。对古人在他们特定时空下承受的压力,他们真实的爱恨情仇,能够真诚感受,才能付出“同情的理解”。在时间这端的我,若不真诚不肯打开自己,时间那端的古人何必打开他们呢?以人性为“通约”,打开自己,郑重地对待古文本、对待古人,以自己的情怀呼应古人情怀。只有这样,对古往今来贴标签式的简陋判断,才有可能形成一点修正或颠覆。

没有一朵鲜花需要镀金,没有一位古人需要后人的虚情假意。若对古人都不能真诚,对活人的真诚恐怕更是个问题。有人是连鬼连神都想哄骗一下的。我笔下的九位古人,不论其命运如何,他们的人生“阅历”是多么深广又沉重,他们皆认真严峻地在从前的人间生存过。我只能郑重地真诚地对待他们。

不好说他人如何,我的审美追求是比较模糊的。标举追求什么未必能表达出什么。作品的审美风貌一定是作者个性与文化素养的综合呈现。写作的确是必须亮出个体本质的劳作。写作而想隐瞒个体本质,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小说能够让作者在作品里隐藏或部分隐藏,散文作者则似乎需要在作品里把自己交出,把自己打开乃至撕开。在散文里隐藏自己,我感觉是一件不可能之事。但这并不能排除高明的作者能做到。

我大约比较向往苍茫的审美境界。三十多岁时,我主动申请赴新疆喀什工作生活过三年。我常放弃乘飞机往返山东的待遇,一个人不断换乘各种车辆,一次次游荡于古老的丝绸之路。一个人,望向遥远雄伟的雪峰,一个人,行走在见不到人影的沙漠戈壁。我就是愿意一个人上路。稍一热闹,往往就感觉什么都没有了。曹操的诗文,就是一人独对苍茫宇宙。曹操有千军万马,但精神上绝对是单人独骑。大作品必具大时空,必苍茫。《史记》《红楼梦》如此,《登幽州台歌》《兰亭集序》等亦如此。后者是篇制小却苍茫无限的大诗文。“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王羲之这是把过去、现在、未来看作一个“时间单元”了,这里包含着极苍茫又极细腻的情怀及人性洞察。常常是越苍茫越细腻。

我迟至50岁始能进入专业创作。幻想中的黄金创作期只能确定在50—65岁左右。对这块时间怎样分配使用,我不能掉以轻心。《时间的压力》这一本书就将这段时间用去了不小的一截。感觉差不多已老了,而文学创作似乎才刚刚开始。太阳底下无新事。这是旧话。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这亦是旧话。

《时间的压力》能获鲁奖,真是出乎意料。就把获奖当作一点点人生“阅历”来看待吧。只有把创作过程当作一场场精神上的自我革新,才会取得一点真正的文学成就。司马迁成功地将他的史学雄心昭示于古往今来,李白举到天上的政治雄心则荒谬荒唐可叹可悯。你即使有文学雄心,也只能以一颗谦卑朴素真诚的灵魂去追求。

“阅历”的深度,决定写作的深度。或者直接说成:阅读的深度决定写作的新度。文学创作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阅历。我郑重对待这种阅历,享受这种阅历,同时甘心承受这一阅历带来的痛苦。

新闻推荐

感恩祖国母亲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创作《诗咏华夏》的感想

□王新平经过连续几年的创作,诗歌叙集《诗咏华夏》由新华出版社正式出版。能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传承...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一个人的阅历)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