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12月11日讯 日前,山东大学莫言与国际文学艺术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经典阐释与莫言研究”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青岛校区举行。活动由山东大学人文社科青岛研究院、山东大学文学院主办,山东大学莫言与国际文学艺术研究中心承办。莫言题字的“红高粱读书会”同时揭牌。论坛上,众多与会学者围绕当下莫言研究的热点问题作了深入讨论。
研究中心不是“粉丝团”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吴义勤表示,山东大学成立莫言与国际文学艺术研究中心,有助于提升国内莫言研究水平,加快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化进程,同时对山东大学现当代文学学科建设以及山东大学人文素质的提升也有重大意义。山东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张帅表示,莫言是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中国现当代文学重点研究对象之一。山东大学悠久的文史研究传统与文学院深厚的人文底蕴,为相关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山东省作协副主席、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孙书文表示,对莫言的研究和学术批评,要用心,真分析,“这个研究中心,显然不是莫言的粉丝团。 ”孙书文认为,莫言的创作引发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诸多话题,这是他对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贡献。著名文学评论家王干说,莫言的创作受到广泛关注,有的作品引发很多争议,但不可否认,莫言的创作是一个“高峰”,一个“巨大的存在”。王干认为,莫言新近发表的诗体小说《饺子歌》,是一部非常值得关注、非常有意思的作品,“从中可以看到一个鲜活的莫言,一个彻底放松的莫言,一个回到上世纪80年代、写作《红高粱》时的莫言。 ”在这部作品中,莫言把这些年来文本创新方面的经验综合起来,同时又有创新之处。王干说,“莫言放开写,如同一个领跑者,研究者虽然很累,但莫言会不断带来惊喜。 ”
打破了审美的“玻璃心”
在论坛设置的自由发言环节,与会学者围绕当下莫言研究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针对莫言创作的批评与争议问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副主编王秀涛认为,有些围绕莫言的批评与争议缺少研究作家作品的整体性,脱离了正常的文学批评。中国社会科学大学教授张跣认为,知识分子应当能包容各种价值观,而不是排除异己。山东师范大学教授杨守森则从审美价值这一理论出发,指出,用审美价值这一理论来衡量莫言作品的暴力血腥等 “丑”的书写,本身就存在理论支点不成立的问题,在基础上,他提出用“境界说”衡量莫言作品的价值问题。浙江师范大学教授王洪岳则认为莫言创作打破了当代中国审美的“玻璃心”,从另一个侧面回应了莫言小说的“反审美”现象。
本次学术论坛还就莫言作品的海外传播问题、莫言作品的经典化及研究价值、莫言小说的叙事问题、莫言研究的学术拓展等问题展开了探讨。
(记者 韩星 通讯员 石立燕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上海两家中医院入选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优秀课题承担单位,助力新药研发。近日,国家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发布《...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