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山东各地的医护人员从1月24日开始集结、组队,陆续组成十一批医疗队共计1500多位医护人员持续驰援湖北。在号称“黄冈小汤山”的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在同济医院,每个最危险的隔离病区里都有他们日夜奋战、抢救生命的身影。
光,给人以希望。面对病毒,他们就像是追光者,即便面临着被感染的可能,仍心之所向,追光前行,照亮人们对战胜疫情的信心。
集结号响 大年三十紧急出征
爸妈边埋怨她边包饺子
“我报名!”
“我参加过抗击非典,我有经验!”
“我参加过汶川地震救援,优先考虑我!”
…………
1月24日,大年三十,按照国家卫健委的部署,省卫健委发出通知,山东省将抽调医护人员组建援助湖北医疗队,支援湖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得知这一消息时,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省中医院)第一临床学院副院长、肺病科副主任医师贾新华正在老家和父母妻儿一起吃午饭。
贾新华本想陪父母和妻儿在老家过年,但“疫情就是命令”,他当即辞别家人,自行驾车返回济南,并于当天下午写下了请战书。很快,全省各地医院迅速组成了一支135人的医护团队,在省卫健委3名工作人员带领下,山东省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正式组建完毕,整装待发。
比他们更早接到通知的,还有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的秦文医生。作为感染防护的专业人员,秦文曾借调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主要就是负责感染防护类的工作。大年三十(1月24日)凌晨2点刚刚回到老家乌鲁木齐过年的秦文,几个小时后就接到了集结的电话,当天下午就赶往武汉抗击疫情。
秦文事后接受采访时说,为了能让她在出发前吃上一顿饺子,爸妈一边埋怨着她的“傻”,一边给她包饺子,所有的不舍都包在了饺子里,希望她能念着家里的父母和孩子,早一点平安回来。
1月25日,山东省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正在济南遥墙国际机场集合,准备乘坐山航包机飞赴武汉。
1月26日凌晨2点,到达武汉的山东省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乘坐大巴车赶到了他们的“战场”:湖北省黄冈市——一座当时确诊病例数仅次于武汉的城市。
挺近黄冈 大别山开辟“小汤山”
从死神手里抢生命
就在山东第一批医疗队出发的1月25日,黄冈市委、市政府决定,启用地处黄冈市白潭湖片区的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作为发热患者集中收治点,并要求48小时内将其改造成“黄冈小汤山”,计划容纳1000张病床。而这个原定于5月份才能启动的医疗中心,最终成了山东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的“主阵地”。
“刚进去时感觉就像一个建筑工地。”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主管护师李颖霞回忆刚来到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时说,很多医疗用品还在仓库,当时病房也不符合卫生标准。
时间就是生命,必须以最短的时间收治病人,从死神手中抢生命!
为了能在最短时间内改造成黄冈版“小汤山医院”,黄冈市当地连夜抽调大批施工人员和志愿者及十余台工程机械车进驻施工改造。山东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到达后,连夜与当地医务、工程人员密切配合,有序对原有病房结构、设施进行重新分区改造,并组织病房设施和必要仪器设备的迁入、安置、调试。
到1月28日早上,医疗队首先在南楼四层改造出了两个病区的感染隔离病房,开放床位100张,其中,设重症病床12张。但是要想达到当天接收病人的标准,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就在第一批队员在黄冈紧张忙碌的时候,远在千里之外的第二批医疗队员们也接到通知,开始了紧张的准备工作。
1月28日下午5:00左右,第二批援助湖北医疗队138人登上了飞赴武汉的包机,他们将奔赴黄冈,支援他们的“战友”。
此时,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的改造也到了最后冲刺阶段。1月28日晚9:40,第一辆救护车离开中心去接收患者,经过近30个小时的全力奋战,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正式启动。
战斗打响 进入“阵地”不敢喝水
同院同事隔窗相逢
病人进入医院前两三个小时,贾新华就不敢再喝水了,因为穿上数层密不通风的防护用品,上厕所将是一件难事。而更重要的是,上一次厕所就会“浪费”一套本已十分紧缺的防护用品。
作为一名中共党员,他把首批接诊医生的班排给了自己,接下来将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他需要及时总结经验给后面的同事们。确诊、病情评估、开处方、病房安排……贾新华忙碌地接诊着前来的患者,有的甚至是整车接了过来。
1月29日凌晨1:25,第一位重症病人来了!这是一个重症感染的患者,呼吸急促、血氧饱和度50%左右,立即给予高流量辅助呼吸,建立静脉通路。但是“全副武装”下的护士,护目镜里全是雾气,视野不好,活动稍快,就会憋喘缺氧。
就在他们全力抢救患者的同时,山东省第二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也抵达了黄冈。
在队员们培训的同时,1月30日下午,山东省第二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领队董树山、队长李丕宝带领专家组,来到拟进驻的“医院”。这是由两栋学生公寓临时改造的病区。
经过两天左右的培训,1月31日下午5点,李丕宝带领医疗队11人赶赴发热病人收治点,主要收治外院诊疗后的疑似感染病例。从当天下午6点到2月1日凌晨2点,李丕宝们总共接收了22个发热病人,其中3个病情较重。
为了更有效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经协调,山东省第二批援助湖北医疗队于2月2日上午进驻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
2月2日晚,正在洁净区值班的山东省立医院ICU护士长丁敏,突然听到敲玻璃的声音。一个“全副武装”的人,正透过玻璃向她招手。“丁老师,我是曹恒。”喊了几句,隔着玻璃听不清,丁敏赶紧用手比划旁边的通话器。
省立医院ICU主管护师曹恒和丁敏是同事,作为第二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2月2日进驻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知道他来了,但一直没见过面。”丁敏回忆说。
他们用通话器说了短短几句话,双手分别贴在玻璃上以示握手,相互叮嘱注意防护。“他是来借设备的,几句话后他就要返回工作岗位。”丁敏找了一张纸,在上面写上“加油”两个字,隔着玻璃举给他看。他看到了,就冲她竖起大拇指。然后,他们挥手作别。
这个瞬间刚好被身边的同事录了下来。这段视频在朋友圈广为传播,不知多少人被感动落泪。
鲁鄂情深 元宵节收到暖心汤圆
收治的首例病患出院了
“感谢山东医疗队来援助,我们送点汤圆,感谢山东人的援助,让你们也感受到武汉人、湖北人的感谢和温暖。”2月8日,元宵节,武汉一位爱心人士李沅珂煮了180余份汤圆,分送到山东省第三批、第四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在武汉的三个住所。
“感谢你,感谢山东医护人员,感谢山东人。”在病房里,医疗队员们经常听到患者的感激声。
经过近十天的努力,鲁鄂携手,抗击病毒,终于有了成果。2月4日,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首例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21岁的王女士,是山东医疗队收治的首批患者之一。
当天晚上,在近100公里之外的武汉市,山东省第三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听着这则新闻,满怀信心地入驻了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他们将接手一个50张床位的重症病区。此前的2月3日,这个病区已经开始接收病人。
山东援助湖北医疗队,新的“战场”已经开辟,这里有更多的患者在等着他们。
增援持续 送你们上“战场”
也一定接你们平安回家
2月3日晚,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表示,武汉市计划在江汉区、武昌区、东西湖区建设“方舱医院”,用于收治新冠肺炎患者,随后“方舱医院”的数量增至10余所,上万张床位。
就在此时,来自山东各市县医院的35名护士,正在集结。他们将作为山东省第四批援助湖北医疗队暨山东省援助湖北护理专业医疗队驰援武汉各“方舱医院”。2月6日下午3点左右,他们抵达武汉火车站。
随着疫情的继续,增援仍在持续。就在第四批队员坐在火车上的时候,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一支131人的医护团队已经组建完毕。
就在2月9日下午2:00,山东省第六、七、八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到达的当天,已于7日晚到达的山东省第五批援助湖北医疗队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第四批援助湖北医疗队正式进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的重症病房开始工作。
2月10日上午,山东省成立对口支援黄冈市疫情防控前方指挥部。2月11日和2月13日,山东省第九、十批援助湖北医疗队相继出征。
2月15日,山东省组派的第十一批医疗队出发驰援湖北。医疗队共有74名人员,其中,医师14人、护士40人、疾病预防控制人员20人。至此,山东省援助湖北医务人员已达1573人。
随着援助湖北医疗队的持续增援,山东省医疗队救治出院患者不断增加。2月11日晚9点,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山东医疗队(第一批)领队、山东省卫健委二级巡视员张韬介绍,截止到2月11日18时,山东医疗队在黄冈共开辟220张床位,累计救治病人311例,重症患者20例,治愈32人。
而在武汉援助的各医疗队也将迎来出院患者。据山东省第三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队长、齐鲁医院曲仪庆介绍,预计2月17日,第三批医疗队管理的同济医院中法新城一个重症院区将有多位患者康复出院。
危难时刻,山东1500多位医护人员挺身而出,用医者仁心为后方筑起保护墙,追光前行。正如送医疗队前往武汉的山航乘务长所言,“是你们把我们守护在身后,送你们上战场,也一定接你们平安回家。”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特派记者李钢发自湖北武汉
记者陈玮秦聪聪王小蒙
李晓东联合采写
新闻推荐
半岛记者刘鑫刘玉凡报道本报2月16日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心汇聚到湖北,山东省一对一支援湖北...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