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工业技术研究院(简称“山东工研院”)是山东省内首家“四不像”新型研发机构,由山东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术才挂帅。山东工研院聚焦前沿技术,瞄准产业需求,聚合创新资源,打通创新链条,推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被誉为省会创新发展的“瞪羚谷”和“独角兽”牧场。
山东工研院执行院长王来军博士说,山东工研院始终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产业革命大趋势,集聚人才大举措,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在研发创新、产业发展、科技金融和科技服务方面探索市场化机制,在研发新技术、转化新成果、培育新动能和服务地方发展方面走在前列。
动能转换新引擎
山东工研院是由济南市政府、山东大学、山东省科技厅三方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以“科技赋能产业、创新引领发展”为宗旨,具有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孵化、科技服务等多种功能,目的是架起科技与产业、高校与企业、科学家与企业家之间的桥梁。山东工研院瞄准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与医疗康养、新能源与新材料等产业领域,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和现代工程技术,着力搭建一批高能级创新转化平台、集聚一批高端人才团队、攻克一批前沿关键技术、转化一批先进成果、孵化一批高新企业。
山东工研院已经与国内外近百所高校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组建了27个协同创新与转化应用平台,柔性引进两院院士、海外院士、诺奖获得者31位,长江学者、泰山学者等高层次专家120余位,博士、硕士等科研人员600多人,转化科技成果近200项,孵化企业近百家。资源集聚能力、研发创新能力、转化应用能力、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成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新引擎。
研发创新坚持需求导向
山东工研院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需求,布局建设了27家协同创新中心,打造人才高峰、科技高峰,增强源头创新能力。协同创新中心是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多元主体协同共建的研发创新与转化应用平台,针对“谁来研发、研发什么、如何转化应用”问题,达到“强团队、大平台、硬科技、新产业”的目标。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山东工研院支持王小云院士建设了网络空间安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在济南高新区落地网络空间安全技术转化中心,联合新华三、京东数科、浪潮、溪塔、四方等龙头企业共建山东区块链研究院,构建首个区块链“基础研究+核心技术+成果转化+服务国家”的全链条创新体系。山东工研院已孵化出中芯光电、蓝剑钧新、高维密码等产业化公司,合作支持了超越数控、瀚高基础软件等信息安全龙头企业,建设“中国网安谷”,打造中国网络安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高地。
面向市场需求,山东工研院布局了肿瘤新型生物标志物研发与转化、干细胞药物研究、新药创制等协同创新中心。新冠肺炎疫情出现时,各中心快速调集科研力量,迅速开展科研攻关。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最快3分钟出结果,获得欧盟CE认证和FDA认证,出口15个国家;研发鼻腔黏膜来源的基底层呼吸道上皮干细胞修复肺损伤功能;抗新冠病毒药物正在与中国医科院合作进行药效学验证,有望成为疫情防控急需的一线药物。
面向产业发展,超灵敏微弱光电探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的高温压电传感技术达世界最好水平;北斗新时空智慧产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孵化的“省域北斗三号高精度位置综合服务平台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成果获评国际先进水平;增材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实现了高速激光增减材技术的产业化应用,2020年预估产值2000万;晶体纤维协同创新中心孵化的山东德艾普节能材料有限公司升级为高新技术企业,2020年预估产值5000万;地下工程灾害预报及控制协同创新中心孵化的山东智岩探测科技有限公司助力杭州市第二水源输水通道顺利贯通。
产业发展突出“头雁”引领
“头雁工程”是山东工研院发挥人才、平台、科技优势,聚焦重点产业领域,建设引领性平台、引育引领性人才、攻关引领性技术、培育引领性产业,旨在进一步集聚创新资源,打造引领性产业,支撑地方经济发展。首期瞄准网络空间安全技术和地下空间智能装备两大领域,全力打造两大新空间技术创新集群,未来5年可实现千亿级产业规模。
由于保泉的需要,济南地铁建设难度大、起步较晚,但启动建设后却以惊人的速度推进,今明两年还将开工建设多条地铁线。许多人并不了解其中奥妙,2019山东省创新驱动发展高峰论坛,省市领导揭开谜底:济南地铁建设顺利推进的背后,山东工研院功不可没。山东工研院立足区域发展需求,由7位院士领衔建设了地下工程灾害预报及控制、轨道交通、地下工程机器人、先进勘探与透明城市等协同创新中心,成为济南加速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背后的科技支撑,同步布局创新链、产业链,将国际领先技术在城市地下工程建设中实现产业化应用,发展地下空间装备产业集群,形成地下工程智能建造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
科技与金融“两翼齐飞”
产业创新始于科技创新,成于金融创新,科技与金融携手推动转化新技术、培育新产业、形成新动能。山东工研院依托区域科技金融资源,深化与各类金融机构合作,构建了以“知识产权可作价、成果转化能估价、人才团队有身价”的“三价体系”为核心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开发了覆盖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的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产品,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天使投资、风险投资、股权投资、科技保险等全方位金融服务和金融工具,养活“初创期”项目、养大“成长期”项目、养壮“成熟期”项目。
山东工研院入驻企业山东和同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人才有价”评估系统,成功获得赋能“人才身价”3000万投资,解决自身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
山东工研院通过工研院基金两次增资,为山东中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融资5000万。该公司研发的高端可调激光器芯片被评为2016年中国十大亮点光学产业技术,已建成国际领先的高端半导体激光器芯片产业基地,目前估值2亿元。
科技服务践行“三全”理念
山东工研院始终秉持“全过程服务、全要素服务、全方位服务”的“三全”服务理念,组建了市场化、专业化、高效化的运营服务团队,构建了研发服务、载体服务、金融服务、市场开拓服务等8大项27小项的服务体系。
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山东工研院开展了“院园企协同创新行动”、“技术转移精准服务行动”,服务团队深入园区、企业、高校调研交流,对接创新需求,开展协同创新工作。已服务专业园区20余家,服务重点企业100多家,对接高校科研院所90余家。
为选拔更多好项目,山东工研院采用“赛演评”相结合的市场化遴选方式,组织项目路演、高端论坛等活动,对优胜项目进行表彰并提供后续全方位科技服务,目前已有近20个优质项目参与项目路演。
为拓展服务功能,山东工研院组织科技赋能大讲堂活动,将山东工研院打造为知识、思想的新高地。
(新时报记者王颖军)
新闻推荐
全力投入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抗洪防汛应急救援工作10万名保安员时刻待命
本报7月26日讯(记者陈彦杰通讯员张航鹰)7月24日上午,山东省暨济南市保安行业主题宣传日活动在奥体中心北广场举行,市保安...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