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山东 济南市 青岛市 淄博市 枣庄市 烟台市 潍坊市 济宁市 泰安市 威海市 东营市 日照市 滨州市 德州市 聊城市 临沂市 菏泽市 莱芜市
地方网 > 山东 > 今日山东 > 正文

做孩子纯净心灵的守护天使

来源:农村大众报 2020-08-06 16:41   https://www.yybnet.net/

近日,笔者来到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采访了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一科副主任杨楹。杨主任表示,当前,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呈高发态势,门诊量一直居高不下。主要表现为焦虑症、多动症、抑郁症以及校园欺凌等,严重者会岀现自残、自杀或杀他的现象,预防、筛查要走在前面。奥地利精神病学家阿德勒说过一句名言:“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因此当前预防任重而道远,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和干预无疑是重中之重,与不及时干预和不干预相比,精神疾病早期干预意味着会有一个良好的治疗效果。影响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十分复杂,每一个个案都需要从整体多元的角度去考察,需要进行综合干预。“当儿童青少年情绪上有问题,像饮食、睡眠、情绪有一些不太好的变化时,是需要就医的,我们会从精神和心理治疗开始,如果很严重的话,我们需要用药物治疗。”杨楹主任说。

一部电视剧

引出的儿童心理问题

今年夏天,网剧《隐秘的角落》大火。剧中的乖孩子朱朝阳生活在一个离异家庭中,和母亲过着清贫的日子。他表面听话、懂事、成绩优异,但是不合群,缺乏父爱,隐忍压抑。这样一个在原生家庭缺爱,很多心理问题得不到疏解的孩子,最后选择了“黑化”,产生了犯罪行为。很多的大人对孩子的要求可能就是“学习好就可以了”,至于心态、人际交往如何,他们似乎认为并不重要。孩子智商高、情商低的事情,屡见不鲜。孩子的情绪情感需求这一块,被家长整个忽略了。殊不知这些情商品质,可能决定着孩子长大后的生活品质和情感质量。《隐秘的角落》里的朱朝阳内心有一个破碎的原生家庭图景。父母之间出现了情感问题,却没有用更好的方式和孩子做沟通与情感协调。父母也看不到孩子的内心世界,刻意地对孩子产生疏离、隔离或者控制,其实是纵容了孩子内心负面情绪的淤积、加剧、变异以及爆发。父母在过自己的新生活时,有时会忽略孩子内心的空虚和空洞,从而加剧孩子内心的攻击与报复心态。如何才能做到对孩子内心的觉知和体察,真正地认识孩子,理解孩子,让亲子关系更加健康,促进孩子的人格健康呢?一、理解孩子的独立性、独特性。父母要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想法、感受,需要得到家长的支持与帮助。不要模糊化、工具化孩子,更不要无视、跳过孩子的感受。二、努力理解孩子经历的复杂性。对孩子的复杂经历要感到好奇,了解孩子在学习之外的心理需求。比如他是否开心?需要得到怎样的支持?他怎么看待父母以及新的家庭成员?他怎么对待人际关系,甚至两性关系?深化对孩子的理解和共鸣,而不是把孩子当陪衬,甚至以为孩子不懂,去忽视打击孩子,更不能去攻击孩子脆弱的信心。三、理解亲子双方的相互影响性,更好地调节分歧和矛盾。当夫妻之间出现分歧,父母要运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来进行自我调节,要善于同孩子谈论感受,与孩子共同商议,如何更好地解决父母之间的矛盾分歧,而不是把孩子排除在外去自行解决。同时,要帮助孩子正确面对内心矛盾的情绪,针对嫉妒、羡慕、恐惧、攻击性等负面情绪,通过心理咨询、写作、运动、绘画、音乐等有益的表达方式释放出来,及时做好心理疏导。

青春期的孩子

为什么会自残

杨楹主任讲了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初中女生小霞,喜欢用锋利的东西在胳膊上割出一道道伤口,自己明明知道会痛、会留疤痕,还是忍不住地割,已经好几次了。

小霞告诉心理老师:自己小学的时候人际关系不好,遭同学排挤,独来独往,找过老师解决,但老师没理会,从此几乎不跟老师沟通。

小霞不善于宣泄情绪,常常自己独自忍耐,自我察觉也比较弱一些,改变的愿望并不强。小霞的自残行为是人际关系不佳,学习压力大等潜在和未解决的痛苦所导致的。

对于个别自残的青少年,人们颇不理解,物质生活如此丰富的今天,好端端的学不上,为什么非要自讨苦吃?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疼痛似乎也总是让人痛苦,那么为什么有些人会自残,甚至喜欢上自残?自残是指人对自身肢体精神的伤害和折磨,对于精神的伤害一般难以觉察,自残再升一级或许就是自杀。

怎样帮助孩子摆脱自残行为?自残行为的确有一定的心理困扰,还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必须积极面对与处理。当孩子明确表达自残念头或出现自残行为时,作为父母应该做到:

(1)用心观察多陪伴。当你发现孩子出现了自残倾向的时候,不要急于打骂孩子。因为打骂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是很伤自尊心的。在陪伴青春期孩子的过程中,父母要做一个有心人,留意孩子释放的寻求关注的信号(明确表达自杀念头;出现自残行为;每天长时间刷手机,睡眠时间严重不足;长期心理郁闷,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经常旷课,不交作业;情绪激动,与家长发生激烈争吵),要做一个有心的观察者,尽可能陪伴孩子;避免向孩子施压,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努力给孩子提供一个强有力的支持和资源。很多心理问题是由现实问题引发的,解决了现实问题,心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在孩子需要我们的时候,如果我们能够“该出手时就出手”,对给予孩子安全感和重塑自信心就很重要。

(2)走进孩子的心灵。了解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父母要学会做一个倾听者,经常和孩子谈一谈心,了解他最近的状况。家长不要以为孩子只是说说而已,要尝试了解孩子的内心,及时和学校老师沟通交流;了解清楚情况之后,可以帮助孩子们进行自我辨识哪些行为是恰当的,哪些行为是不被接受的,教给孩子遇到问题时运用健康、成熟的应对方式。例如,学会与人沟通,把自己心中的困惑和不满及时表达、宣泄出来,不能通过病态的自我戕害,来转移“痛苦感受”。

不明原因的烧伤、割伤、疤痕或其他类似皮肤伤痕都有可能是自残行为迹象。在询问孩子有关伤口的问题时,要注意需使用非威胁和中性情感色彩方式。因为自残个体出现回避反应是很常见的,正确的询问方式才有可能诱导自残个体说出实情,坚持不懈、中立以及真诚关心地询问方式可能会获得自残个体的诚实回答。避免表现出震惊、指责或遗憾,从而造成自残个体的阻抗或回避,诸如家长或老师质问孩子:“为什么要伤害自己”“你怎么这样傻”“你脑子进水了”。如果家人以震惊或惩罚的方式表达,可能会强化自残行为并导致自残者在今后拒绝寻求帮助和治疗。

(3)家长与老师及时沟通。家长和老师都要及时去关注孩子发出的这些警报。比如说孩子突然不太喜欢以前穿的那些短袖短裤,改穿长裤或长袖衬衫;在胳膊上带了一个很长的一个首饰来遮盖伤口;孩子最近突然出现易怒或莫名其妙地哭泣,出现失眠等问题或其他异常行为,当父母发现孩子有这样的自残行为时,不要简单粗暴阻止孩子;需要配合学校老师的家访和对孩子的心理辅导,深入了解孩子的需求和遇到的具体困难,给予孩子关心和帮助。很多时候,自残只是问题的症状而不是问题本身,真正的问题可能是社交挫败、自我认同问题、创伤后应激障碍、性向认同压力,或者抑郁症、自闭症等障碍。

孩子出了任何问题最心疼的是家长。因此,家长们一定要在孩子心理特点和真实需求的基础上,认真对待他们所释放的求助信号,主动作为,守护孩子阳光成长。面对自残,家人和周围的亲人们应找机会倾听孩子们描述他们所面临的困境,他们对自己的看法,以及人际关系的困惑等,支持他的情感,理解他的观点,陪伴他们的同时运用正向的方式解决问题,帮助他们健康平稳的度过人生关键阶段。如果情况严重,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医师的帮助,必要时要看精神科医师,帮助孩子们修正消极的认知,重拾自信,建立自己良好的社交能力。

(房孝钰)

新闻推荐

山东社会救助工作建立主动告知机制

□记者齐静报道本报济南讯为有效解决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工作政策宣传不到位、向群众主动告知不及时等问题,省民政厅近...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做孩子纯净心灵的守护天使)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