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芝罘融媒记者 云全 通讯员 云先)“引进15个产业招商项目”“引导直播经济模式聚集发展”“激发夜间经济活力”……连日来,我区充分把握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新特征和新优势,深挖辖区丰富的文旅资源潜力,促进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放大文化旅游综合效应,做大做强文旅产业,构建全区文旅经济发展新格局,推动文化旅游产业成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
公共文化提质增效。对全区4个街道综合文化站、15个社区文化服务中心进行改造升级,进一步优化公共文化资源配置。征集原创优秀抗疫文艺作品1000余件,其中150件作品被择优刊登、展播。举办“抗疫情”京剧网络演唱会,开通网络文艺辅导培训、线上电子图书数字资源,创新公共文化线上服务。开展“市民文化节”系列文化活动500余场次,参与人数达20000余人。开展第四届芝罘区文化惠民消费季,共有近50家文旅企业入驻山东省云平台,发放消费券3200张,1万余人参与活动,直接带动消费22万元。
文旅产业健康发展。双招双引工作成效显著。区文旅局充分发挥职能,全力推进双招双引工作。招商引资方面,引进深圳新城市、雨石数字等15个产业招商项目。其中,深圳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为A股上市公司,该公司山东分公司已落户1861园区。招才引智方面,通过企业渠道对接山东泰山领军人才、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专家等5名高端人才,并协助指导山东翼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相关专家申报烟台市双百人才。有效推动产业园区复工复产。今年2月以来,根据芝罘区新冠肺炎疫情处置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要求,1861园区详细摸排入驻企业,全面掌握企业复工人员的信息,对复工企业严格审核,园区现已复工企业211家,复工人员3400余人,开复工率达到100%。复工后,园区对各级涉企政策进行梳理汇总,形成涉企政策汇编,并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对园区复工企业精准推送,在财政、金融、税收、社保等方面支持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发展。对入驻园区企业,免收2020年一季度房租,减半收取二、三、四季度房租。引导直播经济模式聚集发展。作为国家级广告产业园区,疫情防控期间,1861园区鼓励企业打造网红,发展直播经济。目前,百纳网络、企艺策划、光波文化、恒大文化等10余家传统广告设计及营销策划类企业,均逐步涉足产业直播领域,推动直播+短视频+商城功能+广告营销一体化发展,不断丰富直播经济相关产业生态,构建完善的“直播培训、网络监管、影视编辑、内容设计”等产业链条,凝聚网红、策划、运营等创新型人才,构建“网红”与直播经济专业化发展的产业链条和良好生态,探索建立可复制、可推广的直播经济产业模式。助力发展夜间经济。开展“烟台国际海岸生活节”、大悦城文艺演出等活动,依托旅游景区,提供夜间地摊、文化娱乐、消费晚会场地,出售旅游纪念品,激发夜间经济活力。截至目前,接待旅游人数800余万人次、旅游收入108亿元。
文旅市场监管到位。结合防疫、创城工作,开展“扫黄打非”和文旅市场专项整治,开展集中排查行动、夜查行动、突击检查行动和明察暗访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3000余人次,检查经营单位5000余家次,责令整改350余家次。共收到各类投诉、咨询电话150余件,受理转办投诉案件250余件,均在规定时间内答复、处结。
疫情防控措施有力。期间,全面加强旅游行业领域经营活动管控,全区公共文化场馆闭馆,文化旅游企业全部暂停营业。统筹做好旅游企业疫情防控和加快复工复产,文化经营场所和景区限流不超过最大承载量的75%,抓紧抓实常态化防控措施。向全区46家旅行社暂退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676万元,有效舒缓旅行社现金流压力。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刘磊本报通讯员长孙佳迪王东升“各系统安全已确认,可以开机,开始掘进……”10月24日,在山东能源淄矿...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