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洁
“我叫张颖,是‘最舜友’张颖家庭教育工作室负责人,今天我汇报的课题是:做智慧父母,成就孩子美好未来……”12月8日下午,济南市舜耕小学召开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小学教育微生态治理的个案研究”现场结题会,在“成果展示之教师发展与家校协作”环节,一位家长的演讲紧紧抓住了与会专家及观摩人员的眼球——她就是山东首家以学生家长名字命名的家庭教育工作室负责人张颖。
张颖的演讲以家、校、社生态化合作的视角,展示出了家长及社会资源全面融入学校教育,参与学校教育的管理、监督、评价的真实画面,其研究的深度、鲜活的案例、独特的话语体系不仅为课题顺利结题加分助力,还将对更多学校的家校协作工作带来启发。A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019年10月31日,对张颖来说是个特别难忘的日子,她的家庭教育工作室在舜耕小学成立了!翻看当时的照片,校长胡爱红、副校长王冉的拥抱依然令她感到温暖,台下家长们渴求的眼神依然令她满怀使命感,市中区教体局基教科副科长戴旭华的鼓励话语依然响在耳畔,“是信任给了我动力,是支持让我走到现在”。
身为一名大学老师,张颖以为教育自己的孩子应该毫无压力,但2017年秋季入学后孩子表现出来的问题,让她心生焦虑,“一是做作业特别磨蹭,二是专注力差”。她自我反思:难道自己的教育方式出问题了吗?
有问题,就解决问题。张颖选择了“学习”,学习系统的家庭教育课程,一直学到现在。在学习过程中,她逐渐发现了亲子关系的误区,“最大的误区就是在孩子面前我不是一个妈妈,而是又扮演了老师的角色”。
改变相处模式,改善亲子关系。以前孩子磨蹭,张颖会不断催促、加压,搞得孩子更不愿去做。后来,她开始真正站到孩子的角度去考虑孩子的感受,比如作业多的时候,她会说“宝贝是不是累了,累了咱就歇一会儿”,结果感到被理解的孩子回答,“不用,妈妈,我再坚持一下就写完了。”以前无论孩子做什么,张颖看的是不足、说的是缺项,孩子总觉得委屈。后来,她看孩子跳舞的时候,会由衷夸赞,“你这几个动作做得太漂亮了!”孩子笑了。
亲子关系改善后,孩子自身的问题也都慢慢好转了。“原来孩子的问题,真的是家长的问题!”张颖在心里一声感慨。回想在接孩子时,她曾听到有家长抱怨,“把孩子交到学校了,老师就得全面负责,孩子哪里不好都是学校的责任……”她心里一闪念:我可不可以现身说法,通过小型讲座去帮助有困惑的家长们,不让他们和我一样再走弯路?
在积极探索家校协同育人路径的过程中,舜耕小学的领导和老师们也早已注意到了这位勤学的家长和其孩子的转变。2019年秋天的一个周六,学校领导和张颖深谈一个下午,正式向其发出邀约,“单独为您成立一个工作室,咱们定期组织家长们来学习,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双方目标高度一致,张颖家庭教育工作室就这样诞生了。B 总是拖堂的“夜沙龙”
在张颖看来,工作室成立一年有余,在学校微生态治理中发挥了四大功能:一是提升自我认知,引导广大家长学习和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和观念;二是创建学习型家庭,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的沟通和配合;三是搭建连心桥,积极与家长沟通交流,负责收集和梳理家长们困惑的问题,围绕大家的需求,及时给学校反馈,从而提供一种畅通的交流渠道;四是答疑解惑,及时把家长反馈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并就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探讨,指点迷津,解决问题。
工作室成立最初的两个半月,每两周开展一次线下“夜沙龙”。之所以把沙龙时间安排在晚上7点到9点,完全是为了不耽误家长们的工作时间。可两个小时怎么够呢?20多位家长经常一聊就到晚上10点,因为“收获满满”!
沙龙上曾有一位妈妈特别发愁,她的孩子一写作业就哭。张颖想到了曾经的自己和自己的孩子,她跟那位家长分析:“您是不是要求非常严格,性子也比较急?”对方连连点头,“孩子总达不到我的要求,错误不断,我越吼越来气,有时忍不住打他。”
“孩子抵触的不是作业,而是在一旁陪伴的妈妈的情绪。”张颖建议这位妈妈:陪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可以看书,但不要说话,让孩子先安下心来自己写作业;如果想给孩子纠错,一定等他写完再指出;指出错误的时候,要心平气和,绝不能怒气冲冲;如果孩子无法理解你的讲题思路,不要强硬灌输,可以让孩子第二天求助老师。
只用了一个星期,家长反馈:孩子不哭了,错也少了很多。
今年上半年,因为疫情,“夜沙龙”变换了形式——张颖几乎每天都在微信交流群为家长分享家庭教育知识,还通过映客直播的方式,多次在线解答家长们的疑问。
今年下半年,张颖的名气已经不局限于舜耕小学,多所学校的一年级新生家长会邀她进行经验分享,其他一些企事业单位也请她做过家庭教育讲座。
C 愿更多志同道合者加入
有朋友问张颖:在家庭教育方面做了这么多义务工作,到底图什么?
“说实话,经验分享、答疑解惑,并不是一味的付出,那也是我学习的过程!”张颖说,有时候回答他人问题,能够让她及时反省自己和孩子之间存在的问题,所以她也是受益者。
也不全是一帆风顺——有家长并不认同张颖的家庭教育理念,依然以固有思维教育孩子、对待家校协同工作,张颖说,“这个过程是有难度的,在我的意料之中,所以还是会尽力去做工作,带着使命感去做。”
学无止境。在一年多的实践中,张颖发现自己需要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家长和学校的信任使她坚定了向专业化发展的路子。“每次到校,老师、家长都对我表示感谢。我的付出,有人看到,我觉得特别值,更觉得如果拿不出有含金量的理论和方法,会对不住大家。此外,舜耕小学的家长素质普遍较高、爱学习,这也促使我步子要迈得更大一点、更快一点。”
结题会现场,胡爱红校长在题为“治理,走向融合的生态育人之路”的课题成果汇报中,特别提到了“家校社协同育人、共生共享、共建共治”,“家长群体的深度介入与紧密融合,让普通家长由单纯的‘受教育者’变身为‘教育者’,给家长支招,提升共育水平……”张颖工作室正是这么做的:它将吸收更多志同道合、在家庭教育方面有专业特长的家长加入,帮助更多人走出困惑,排解焦虑情绪,提升教育意识,带动其由原来的教育旁观者转变为教育参与者,让孩子们获得更好的成长环境,“这种成就感,无与伦比”。
新闻推荐
技改投资增势强劲新兴领域加速布局 山东制造业较快增长拐点初显
□资料:付玉婷制图:于海员□记者付玉婷报道本报济南12月15日讯山东制造业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政策调整,较...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