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立志 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济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山东高校思政课教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山东省高校思政课“十百工程”学术骨干,山东高校统战工作理论研究基地副主任,兼任山东高校中国革命史教学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中国共产党建设问题研究,在《学习与探索》《毛泽东思想研究》《求实》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4项,出版专著1部,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和地厅级社科成果奖3项。□杨立志
社会整合是政党的基本功能。政党文化是执政党在自身整合中形成的一种政党特质,是政党组织的核心元素与关键变量,在彰显政党德性、感召社会力量、传承政党文明中形成对社会的持久整合力量。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在新时代背景下继续实施对社会的有效整合,就必须加强政党文化建设,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根本方向。
一、主要内容
政党文化是指从一定思想文化环境和经济社会制度中生长起来的、经过政党实践而在政党组织内形成的相对稳定且相对独立的精神观念和制度规范的复合有机体。它包含以意识形态为核心的观念性政党文化和以制度规范为主体的实体性政党文化两部分。社会整合亦称社会一体化,它既体现为执政党以意识认同为基础协调和统一各社会要素之间利益关系的过程,同时也表明这种协调和统一的结果。与一般社会整合不同,执政党的社会整合表现出强烈的政治色彩,是围绕着政党执政和国家运行而产生的社会一体化过程,其核心是把政党意志准确地传递到社会中去并实现对社会运行的有效引领。因此,中国当代社会整合是由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政治整合、实现社会主义利益协调的经济整合、拓展社会主义价值取向的文化整合、提高社会主义民主功能的制度整合、完善社会主义执政资源的功能整合等5个方面的主要内容构成。社会整合视域下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建设包括意识形态建设、组织心理建设、制度规范建设、政党形象建设、政党执政建设、培育机制建设等诸多建设内容,是以政党品质和政党精神的形成为最终目标的系统化政党建设过程。
综合来看,一方面,政党文化在执政党的社会整合中扮演的就是引领者的角色,是推进社会一体化的根本方向和价值遵循。所以,成果避开对政党文化的一般理论探讨,把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研究纳入社会整合发展的视野,以政党文化社会整合功能的探讨为开端,系统阐述了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实现,由此提出了政党文化建设的理论框架和实践路径。另一方面,无论是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研究政党,还是从政治学的角度来分析党内文化,政党文化绝不是单纯的“政党+文化”的理论组合体,而是关乎政党生存与发展的最根本的现实文化支撑。所以,成果进一步明确界定政党文化和社会整合的概念表述,从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历史考察、中国当代社会整合的主体架构、社会整合的新发展与政党文化的传承创新等几个方面,对政党文化、社会整合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历史的梳理和创新性分析,进而提出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与其他文化建设的辩证统一性,认为这种关系实际上体现的就是政党文化与社会其他文化之间的矛盾冲突与融合共存,在政党文化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并保持整合优势的情况下实现了与其他文化建设的辩证统一。
二、成果价值
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研究就是在尊重党的运行规律的基础上,研究探索党内文化的生成与发展,综合运用政治学、文化学等相关理论构建分析体系、挖掘文化资源、推进文化建设,保持和强化政党发展的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这是政党文化研究的价值和使命所在,表明政党文化研究具有强烈的现实指向和宽广的理论空间。
因此,一方面研究成果把意识形态建设作为政党文化建设的核心要素和关键变量,分析政党文化引领社会整合的过程和规律,实际上就是研究党如何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过程。这一研究成果能够为当前的意识形态话语创新和意识形态工作提供有益的思路和理论参考。另一方面,研究成果分析了政党文化建设与党的建设的联系和区别,提出了加强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建设的主要思路和基本内容,为学术界深入研究政党建设问题提供了理论路径,为加强党的建设提供了参考和启示。
新闻推荐
省政协“加快推进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月度协商座谈会将于23日召开
本报讯(首席记者李荣)围绕“加快推进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议题,省政协将于12月23日召开月度协商座谈会。此次月度协商座谈会...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