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映辉
推进“十四五”时期科技高质量发展,关键是抓住创新发展的“机遇期”,着力解决“大而不强”“散而不聚”“落而不实”等问题,促进创新驱动、动能转换与产业转型的协调发展。
“十四五”时期,山东科技发展应坚持结构性、跨越式、差别化的推进战略,加大区域创新及科技产业化、市场化力度,实现科技产业为主导的实体经济的战略重组,推动科技转型发展与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首先,科学把握新旧动能转换进程。围绕加大“知识密集型GDP”,一方面抓住产业转型升级机遇,科学合理、务实有效地转移、重组或调整煤炭、化工、钢铁等传统产业及房地产业;另一方面,抓住科技成果转化及新兴产业发展趋势,抢占智能制造、网络通信、生物医药、生态环保、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的制高点,加快创新资源整合、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与布局结构优化调整。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合理规划产业布局,避免新项目、新投资、新园区重复建设,无序竞争。
其次,跳出一地一域闭关自守的窠臼,围绕产业转型升级、科技成果转化与市场供求定制,以跨界、跨域、跨行业的资源融合与平台链接,建设以智慧城市为基础、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创新中心及其精准服务体系。通过大数据“穿针引线”,平台“铺路搭桥”,重点投入、动能转换和政策引导,打通科技经济数据应用及其全程全网通道,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生态区、共享制造中心与产业集群链的一体统筹,实现“府产学研资介”的全网互动、全程链接与全方位合作。
再次,补齐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短板。研究表明,互联网上的数据每年增长50%,每两年便将翻一番,而目前世界上90%以上的数据是近几年才产生的。应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全面加深大数据、互联网与实体经济、产业转型的有效链接与嵌入程度,有效解决网络经济周期、互联网管制、网络商业安全、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利益分配等问题。
第四,推进未来产业合理布局。一个地方的竞争力到底强不强,研发投入是一个关键性指标。 2017年,山东研发经费排在全国第三位;2019年,山东被北京、浙江、上海超过,排名降至第六位。从未来科技发展与产业创新趋势来看,应避免“撒胡椒面”做法,集中统筹相关经费安排,提高研发投入实效,加快未来产业与科技为民项目投入,完善新型研发机构的科学配置。
最后,警惕“一窝蜂”、玩噱头。尤其要注意一些重大项目急功近利、追求速度,通过改变发展方向、变更土地用途,成为另类地产项目。要对创新投入及动能转换项目运作实施动态监控,避免大干快上再来“一次性GDP”,造成科技园区、孵化器(谷)、城市圈、大学园区等规划无着落、政策无边际、投资无实效。
推进“十四五”时期科技高质量发展,关键是抓住创新发展的“机遇期”,着力解决“大而不强”“散而不聚”“落而不实”等问题,促进创新驱动、动能转换与产业转型的协调发展。
紧扣科技成果转化、新兴产业布局与高端制造集群,加快开放式、多功能的产业创新生态链及创新空间布局。以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重大科学与供给侧为导向,建设一批国家、省市新型创新载体与先进制造基地。通过出台若干用得上、管得住、可持续的政策法规,加强前沿基础研究,强化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增强产业转型发展的科技供给,构建完善的科技经济生态系统,大规模地实现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市场的演变,迅速提升科技商业化和产业化能力。
以新兴科技产业发展为引擎,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实现创新战略、政策资源的有机衔接,构建更为完善的网络化、智能化平台体系及产业集群生态。以青岛、烟台、威海的海洋工程装备与高科技船舶,济南、青岛的轨道交通装备,济南、枣庄的高档数控机床,泰安的智能成套生产线以及潍坊的先进农机和动力装备等集群为依托,调动国内外知识资产,实现产业转型的“智慧对接”。提升城市的“链接服务”“创新孵化”“集群合作”等空间功能,推进集群配套及零部件研发、生产合作,加快建设高端性、全链条、集群化的产业发展功能区与高科技、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未来工厂”,努力提升新兴产业的总量与质量。
完善功能协调、布局合理的发展环境,推进优势互补、跨域发展。加快济南、青岛等城市科技经济圈建设,强化区域创新共同体功能,培育产业转型制高点。推进城市圈之间的战略对接,加快沿黄“科技经济走廊”的产业链接。以济青为主轴,强化城市之间项目合作、人力资源流动的密度,通过共同合作、利益共享,加快区域战略转型和结构调整。
推进科技经济发展的制度体系建设,构建以创新能力最强的新兴产业为牵引的创新机制。建立三大经济圈科技经济跨界联盟、园区创新服务联盟等区域合作组织,建立七位一体的智库联席会议等,利用专家咨询、学术沙龙、平台建设,共同协商、交流、规划并参与有关政策措施的制定,深入探索创新型城市之间的产业内部的利益关系和分工责任。
围绕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实验室等载体,建设战略性产业和引领企业创新的多学科、多层次人才链。完善以复合型人才为中心的创新链接机制,培育与引进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精尖人才及能够驾驭战略合作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更多的战略科学家和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探索孵化器及创客空间在城市圈周边城镇布局与产业化安排,通过发展创新型企业、引进新项目和培育新就业,实现高端产业聚人、创新链接引人、服务一流留人。
(作者系山东科技大学科技经济与管理研究所所长)
新闻推荐
□记者代玲玲通讯员郭勇苏苗报道本报济南讯近日,国家税务总局山东省税务局在“山东省电子税务局”开通税收顾问线上服...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