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金伟达援助人员建设完成三栋板房,部分居民已入住◎看到当地物资短缺,刘志刚表示将把运去的东西全部留下
4月25日是芦山地震第六天。当天,本报记者走进芦山县芦阳镇先锋社区群众集中安置点——芦山县芦阳镇第二小学,看到部分居民已经住进了潍坊市金伟达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志刚等人建好的活动板房。同时记录下了他们目前饮食、用水用电和医疗防疫情况。
一栋板房挤八户人家
25日早上,记者来到芦山县先锋路,宽约4米的地面上散落着瓦片,两旁大都是两三层的楼房,楼房经过地震的摧残,要么墙壁出现裂纹,要么倒塌。地震发生后,这些楼房里的居民都迁移到了在学校、体育场设置的群众安置点。
芦山县芦阳镇第二小学已经改成了先锋社区群众集中安置点。学校的操场上搭起了十几顶帐篷,一些灾民以家庭为单位住在这些帐篷里,一些没有帐篷的灾民则住在学校的板房教室里,床铺都是用学校里的桌椅临时搭起来的,被褥是地震发生当天下午,居民冒着危险从自己家里抢出来的。这几天运来的矿泉水和方便面、面包等食物放置在了离灾民帐篷不远的一块空地上。
在刘志刚等人建好的活动板房里,已经有8户居民住了进去。刚住进活动板房的高琼激动地说,地震发生后,她的父母都在芦山县太平镇,那里受灾比较严重。“刘经理带来的活动板房建好后,我昨天冒险开车去把父母接来,住到了板房里。”高琼说,感谢潍坊人。
当天下午4时许,刘志刚等人把第三栋活动板房建了起来,又有一批灾民住了进去。
食物匮乏尤其缺奶粉
在这个群众安置点,还有5个临时“厨房”,有露天的,有的建在太阳伞下。“厨房”都是两三户灾民搭伙建起来的,炊具和食物除了外地捐送的,其余的都是灾民冒着生命危险从家里抢出来的。在一个临时“厨房”的地上放的蔬菜,基本上是当地产的黄瓜、西红柿和蚕豆等,部分已经萎蔫。
正在做饭的灾民高天锦说,虽然现在外地的一些物资已经运来,但还是比较匮乏,如果外来物资一旦停止,他们将面临断粮的情况。
在一栋活动板房里,正在给7个月大的小孙子喂奶的王丽华担心地说,当时跑出来的时候,只带了一个盛有半瓶奶的奶瓶,地震当天就喝完了,这几天都是到物资分发处领奶粉,但是不多。“大人饿几天没问题,如果孩子没有奶粉喝那可怎么办啊!”王丽华说。
电源接通分时段供电
“地震发生后,我们安置点有一台发电机,但只有傍晚时才会发一两个小时的电。”灾民付良栋说,24日,当地电力公司的工作人员给安置点接通了电。为了节约电力,供电时间集中在傍晚到次日上午8时。
看到这种情况,在现场的刘志刚表示,他会把带来的发电机送给灾民。“不光是发电机,我们运来的东西会一样不落地留给灾民。”刘志刚说。
灾民用水怎么办呢?记者采访发现,在先锋路上有几个水龙头,灾民的日常用水可以从这里取,还有一批矿泉水运送到了这里。
在调查饮水情况的时候,灾民付玉海正准备推着小推车,到离群众安置点1公里的水龙头接水。“这些援助我们的人太辛苦了,给他们烧点热水洗洗脸。这些都是应该的,大家都是一家人嘛!”付玉海操着当地口音说。
气温升高防疫是重点
负责该灾民安置点医疗卫生的是成都大学附属医院的医疗救助队。救助队副队长王一帆告诉记者,他们带来了骨科、神经外科、胸外科等10名医生和护士。他们每天都会到灾民居住的帐篷和板房里检查。
中午时分,4名带有口罩的防疫人员来到了灾民的帐篷和板房里,向地面上喷洒消毒水。“现在是地震灾后的第六天,容易出现疫情,再加上气温越来越高,加大了疫情出现的频率。”一名防疫人员说,他们每天都会给灾民居住区喷洒一遍消毒水。
文/图本报特派记者邓永杰
新闻推荐
位于宝通东街潍州路口北侧,相关部门承诺派人打扫8月4日,市民张先生向本报反映,位于奎文区潍州路与宝通东街交叉口北侧北王汽配城附近的地下通道如今成了摆设,由于长时间无人管理,加之周边个...
潍坊,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潍坊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