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为先,孝心感天地。20多年来,潍坊日报社高密分社职工张爱华悉心照料年老多病的养父母,撑起了一个飘摇的家庭,演绎了一曲血浓于水的赞歌。不是亲生胜似亲生,没有血缘跨越血缘。她的孝心感染着每个家庭成员,也感动着凤城大地的每一个人。她先后被评为潍坊市十大孝星和潍坊好人。
放弃上学
只为方便照顾养父母
张爱华今年44岁。她的亲生母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父亲因为没有能力抚养她,就把她送给了高密城里的养父养母。收养她的时候,养父张世玉已经50岁了,养母王瑞芹也接近40岁。
虽然她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自己不是他们的亲生女儿,但无论在心里,还是在行动上,她一直把养父母当作亲生父母看待。尤其是养父,19岁就参加了革命,戎马生涯十几年,头部和腿部都受过重伤,她觉得照顾好他们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1986年高考,张爱华以11分之差落榜。老师和同学都劝她回学校复习,来年再考。而那年春天,养父患上了冠心病。当时养父对她说:“你愿意复习就去吧,可你就是考上大学,万一我没了,你妈身体又不好,以后怎么办?”听了他的话,张爱华决定放弃回学校复习,找份工作干,和养父一起支撑这个家。不久,她又接到学校通知,高考成绩在435分以上的,可以报名参加电大班的学习,学历和上大学一样,唯一不同的就是毕业后必须定向分配到乡镇当教师。养母因为担心她到乡下工作后无法照顾家庭而坚决反对,她只好委曲求全,再次放弃难得的学习机会,进工厂当了一名工人。
对养父?
请长假全力伺候老人
张爱华告诉记者,1994年,也就是她结婚的第二年,当时已经77岁高龄的养父由于冠心病加重,第一次住院治疗。从那以后,养父接二连三地患上了肺心病、疝气、头晕、顽固性皮肤溃疡、胆囊炎等大大小小的疾病。年过60的养母身体不好,所以每次住院和在家打吊针的陪床重任就落在张爱华身上。张爱华每天除了上班,就是买菜、做饭、跑医院,经常连儿子也顾不上管。从2002年开始,养父逐渐失去自理能力,需要住院和陪
护的时间更多了,每次吃药都需要她喂给他吃;一早一晚,她得帮养父穿衣服、脱衣服、上下床,小心地搀扶他到胡同口走走;每天晚上还要给养父患皮肤溃疡的小腿消毒、换药。
为了减轻养母的负担,有更多的时间照料养父,张爱华辞掉了原单位办公室的工作,应聘到当时的高密日报社做了一名广告业务员。跑业务对于丝毫没有经验的她来说虽然很难,但工作时间相对比较有弹性。白天为了给养父陪床或看病耽误了工作,她就利用晚上的时间帮客户组织材料、策划宣传计划、学习业务,经常忙到晚上十一二点。
2004年,养父半年住了三次院,张爱华和丈夫轮流陪护了两个多月。最严重的那次,因多种疾病并发,抢救了三天,从死亡线上挣扎过来之后,养父卧床不起,并且变得晨昏颠倒,白天打针的时候睡觉,晚上却特别精神,躺在床上要她陪着说话。出院后,养父失去了基本意识,连女儿和老伴也不认识,吃喝拉撒全部需要伺候。怕累坏养母,张爱华想请个保姆帮一下,但几个保姆到家里一看老人的情况,都摇摇头走了。
为了让养父安然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光,在单位领导的照顾下,张爱华请了长假在家全力伺候老人。由于疾病的折磨,养父失去了咀嚼功能,牙齿也基本掉光了。为了让养父多吸收一些营养,张爱华除了变着花样做饭外,每顿饭都一口一口地嚼着喂养父;每次吃药,她都得像哄孩子一样哄着老人吃。
张爱华告诉记者,2004年冬天,养母头晕病发作躺在床上不敢动弹,而此时养父也因为感冒发起了烧。由于去医院治疗非常不方便,丈夫就请来医生给养母打吊针,给养父开了中药。她让丈夫安心去上班,面对两个病号,自己一个人忙前忙后,换吊瓶、煮中药、拔针、喂药,差不多成了一个除了不会打针,几乎什么都会的专业护士。
为了方便夜里
给养父换尿布,养父病重的一年多里,她一直和老人睡一张床,养父一有动静她就赶紧起来。一年多的时间里,张爱华平均每天睡眠不足5个小时,到2005年87岁的养父去世时,她瘦得只剩下90多斤。?br />
对养母
悉心照料生活起居
张爱华的养父去世后,养母精神极度抑郁,她又请了三个月的假,在家全心陪养母散心、照顾养母的生活。
养母脾气本来就不太好,养父去世后心情不好,动不动就因为一点小事发火、生闷气、数落她和丈夫的不是,每当这时,她总是躲在一边不与养母争执。对养母提出的要求,她总是千方百计地满足。养母喜欢清静,张爱华就让丈夫和孩子单独居住,而自己则每天风雨无阻地往返于娘家和自己家之间,和养母聊聊家常,给养母买好各种生活用品、食品,陪伴养母安度晚年。
张爱华的养母今年80岁了,2009年,她又患上高血压和心源性哮喘,常年吃药。张爱华除了上班之外,精力几乎全部放在照顾养母身上。做记者之后,她的工作比以前忙了,但只要没有采访任务,每天中午、晚上她都回家给养母做饭。
2011年3月份,养母犯了胃病,张爱华陪老人到中医院看医生,天天为老人煎药,并变着花样做些容易消化、老人喜欢的饭菜。这几年,为了照顾养母,张爱华放弃了参加朋友聚会、单位组织外出学习的机会,天天在家、单位、采访地点之间奔波着、忙碌着。她说,“既然命运把我送给这个家庭,我就要做一个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养父母养育之恩的人。”
对公婆
像亲闺女一样伺候
张爱华说,结婚十几年来,虽然因为照顾养父养母,她很少有空回乡下看望公公婆婆,但作为家中长媳,她带头交养老费,全力支持丈夫帮弟弟妹妹成家立业。在她的带动下,丈夫的弟弟妹妹成家后,都自觉孝顺双方父母。
2006年秋天,患有严重哮喘病的婆婆,因为突发大面积脑血栓两次入院治疗,在婆婆住院的50多天里,她主动多抽时间去医院陪床。那时侯,和婆婆同一病房的人以及医护人员都以为她是婆婆的亲女儿。婆婆出院后,张爱华在打理好养母生活起居的同时,尽量利用休班时间,往返近20公里回老家伺候婆婆,直到一年之后老人去世。
今年1月7日,张爱华74岁的公公过生日,她因中午要给养母做饭脱不开身,就特意给公公买了一件羊毛衫,冒着严寒骑电动车回夏庄镇老家给老人送下,顾不上暖和一下就赶紧返回。
提起这些年的艰辛,张爱华无怨无悔。她说:“虽然为照顾老人付出了很多,也失去了多次改变命运的机会,但我从没后悔过。百善孝为先,如果命运让我选择,我还会这样做;并且我相信别人碰到这样的情况,也会义无反顾。老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孝敬老人是做人的本份,我只是尽了自己应尽的一份义务。”文/图本报记者刘扬
新闻推荐
支付宝数据泄密不少潍坊用户担忧 支付宝在官方微博上表示,用户密码不会被人获取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支付宝前技术员工利用工作之便,偷取公司大量个人数据出售,一时掀起轩然大波。1月6日,记者采访了解到,潍坊不少使用支付宝的市民对账户资金安全产生担忧,希望支付宝方面给...
潍坊,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潍坊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