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马林峰刘超通讯员黄原张强强
社区作为党委、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一大批项目、企业相继入驻高新区新城街道辖区,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等多种经济业态已基本形成。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治理体系如何跟上发展步伐,管理体系、服务职能、治理结构等怎样才能做到完善、均衡?新城街道从源头入手,改善治理结构,增强服务能力,激发自治活力,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启动社区精细化管理,实现了对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再改造再提升,夯牢了基层根基。
网格小了,行政服务范围大了
走进新城街道新邻里社区办事大厅,一个个办事窗口整齐划一,上方悬挂着中英文对照的计生服务、医保社保、党员服务、就业服务等牌子。装修一新的文体活动室、棋牌室、道德讲堂、社区书屋、四点半学校等一应俱全。新邻里社区是今年4月份从鸢都社区划出来的,原先鸢都社区所辖面积大,拥有1.2万户居民,现在一分为三,使得每个社区所服务的居民数量大幅减少。
围绕精准化管理服务要求,新城街道对基层管理架构进行了重建,对城市管理网格进行了细划,把原有10个社区服务中心调整为23个,同时配设党总支,加强社区事务管理。对配套制度机制进行了完善,强化了“社区—网格—楼长”三级管理机制、街社干部交流机制、分级分类培训制、社区经费保障机制,创造了充分的干事环境。加快标准化社区服务中心建设,规范社区党建、社保、计生、民警等窗口建设,完善电子社保、行政审批、阳光居务等平台建设。
队伍强了,民生关注档次高了
锦城社区党委书记王意鑫是个80后,来社区上任之前,她是新城街道的一位机关干部。她从街道带来的工作经验,让这个新设立的社区很快就步入正轨。新城街道不仅注重社区架构、社区中心等“硬件”建设,更注重工作队伍这一“软件”的提升。
在选准配强社区书记的同时,新城街道对干部的培训也渐成常态化,年初把社区工作人员纳入干部培训计划,组织干部进行轮训;壮大专业社工队伍,积极鼓励工作人员报考助理社工师、社工师,着力将干部打造成一支“一职全能”的为民服务队伍。
在翰林社区,有一个专门为志愿者设立的办公室,供志愿者组织策划活动以及培训等。而翰林社区才成立仅一个多月,就已招募了大学生志愿者100余人。新城街道积极发挥牵头组织协调作用,推行了社区志愿者注册制度,使得街道的志愿队伍不断壮大。
“责任田”少了,人员腾出精力多了
凤凰社区在5月份时启动了办理老年证工作,通知刚贴出当天,便有十余位老人到居委会咨询办理,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
“以前社区范围较大,工作人员又有限,类似于办老年证的通知,大多也只贴到小区门口处的宣传栏。现在社区范围变小了,我们也就能腾出人手来,把通知张贴到单元的宣传栏上。”社会党总支书记徐向东对记者说,精细化管理后,每个社区的“责任田”小了,这样就能腾出更多精力把工作做细做实。
社区越划越小,服务却越来越好。精细化管理的最大受益者还是居民。
记者遇到了凤凰社区的王大爷。老人家对新建的社区服务中心直竖大拇指:“现在办事越来越方便了,不用跑远路了不说,办起来也特别快。”在精细化的管理模式下,居民们正享受着更加细致地服务。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超通讯员姜欣)今年以来,高新区审计局突出审计工作...
肥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肥城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