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赵琳
41岁的李强、38岁的张春霞,一个是小学教师,一个是中学教师。除此之外,他俩还有另外一个身份——肥城市小有名气的志愿者。夫妻俩不仅是“西部爱心公益社山东站”的创始人,也是“肥城市爱心公益协会”的共同创建者。
从2010年至今,他们已在公益这条路上走了五年,打造了“爱心”支教、“爱心”助学等“爱心”公益服务品牌,支教范围涉及贵州、甘肃、宁夏、青海等地区。
这条爱心公益路,还要从2010年暑假的一顿午饭说起。那年夏天,张春霞、李强来到了贵州大山深处对马小学支教。学校的教学和生活条件都十分简陋,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却十分高涨,十几个孩子徒步十几里山路来听课,中午来不及赶回家吃午饭。夫妻俩既感动又心疼,就主动邀请孩子们一起吃午饭。张春霞说,“没想到,这顿午饭一做就是四年。”
从2010年开始,他们连续四年利用自己暑期休息的时间,自费到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杉树乡对马小学、甘肃省古浪县新堡乡石井子小学、青海省玉树州囊谦县尕麦小学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海原县关桥乡王湾小学进行暑期义务支教,陪大山里的孩子们度过了快乐而美好的暑假。为此,每年都要花费近万元。
贵州大山里潮湿、闷热、蚊虫多;甘肃、宁夏干燥、风沙、流鼻血;睡的是课桌拼凑的“床”,枕的是自己的换洗衣物,铺的是破旧的毛毡、纸箱、稻草;吃的常常只有土豆,而且一吃就是二三十天,遇到断粮、断菜的时候只能吃咸菜就凉水;喝的是水窖里存储的雨水,洗澡、洗衣甚至刷牙、洗脸都是奢望……尤其是跟夫妻俩一起来的小女儿,被蚊虫咬得全身溃烂流血。
“也曾动摇过。”李强说,别的父母暑假都给孩子报补习班、特长班,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只有他们俩,带着孩子往偏远、穷苦的地方“扎”。可是当本地的孩子们钻进深山里给他们采来最新鲜的蘑菇时,当孩子们蹲在寝室的墙角下唱歌叫他们起床时,当孩子们去山上摘来草药用口嚼了给女儿止痒时,“那些苦,那些难,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2011年,夫妻俩牵头成立了西部爱心公益社山东站,一有时间便通过发动身边的朋友及网络,积极募集衣物、书籍、体育用品等西部孩子急需的物资。几年下来,他们共向贵州、广西、甘肃等贫困地区的学校捐赠了总价值40多万元的物资。
为解决爱心物资收集、整理、发放困难的问题,2014年,他们又开始筹划开进社区、开进乡村的肥城市“爱心超市”项目。截至目前,他们已在肥城全市范围内跟爱心商家合作开办了35家“爱心超市”,负责收集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捐赠的爱心物资5000余件,经过整理、消毒之后,通过开办在乡村的爱心超市发放到700多户困难家庭手中。
新闻推荐
□李胜男报道肥城市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向群众讲解办理流程。关键词:简政放权提速增效□本报记者姜言明本报通讯员宋杰李胜男今年1—8月份,肥...
肥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肥城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