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市益农有机蔬菜开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由王庄镇魏坊村党支部领办,现有社员1027人、党员46名。合作社探索的“党支部+合作社”的新型产业经营模式,在推动蔬菜产业发展上作用明显。
建组织促引领
夯实合作社发展硬基础
益农合作社成立之初,家族式痕迹明显,管理模式松散,决策不够科学,甚至出现产量增效益减的问题。魏坊村党支部深入研究,找准症结,决定在合作社建立党支部,与村党支部联建共建,党员双重管理,促进合作社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健康有序发展。为此,他们建强支部班子,以“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为原则,由政治思想过硬、党建经验丰富的魏坊村党支部书记兼任合作社党支部书记,邀请镇农技服务中心干部挂职合作社“第一书记”。同时,注重把合作社理事会成员中有政治素养、技术专长的党员吸收进支部班子,确保党支部全程参与合作社决策。组织体系健全后,他们又先后建立了支委会运行、理事会重大决策报告、党支部理事会联席会议、党员公开承诺、包片联户等10余项制度,明确了党支部把握政策、监督引导、化解矛盾、协调服务的职责,做到既不缺位也不越位,让合作社按市场经济规律自主经营,独立发展。
搭平台带队伍
培强合作社发展主力军
素质过硬的党员队伍是合作社发展的关键和保证,益农合作社通过“三抓”工作法,不断强化党员教育引导,完善设岗定责,着力搭建党员作用发挥平台,增强党组织凝聚力。首先,合作社着力强化党员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加强技能培训,激发党员投身蔬菜产业发展的动力,切实把合作社党员培养成“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优秀人才。同时注重发展新生力量,将社员中的年轻骨干吸收进党组织。其次,益农合作社依据自身实际,在生产经营的各环节设立市场信息、生产技术、质量监督、运输物流、营销推介等5个党员先锋岗,采取组织分派和党员认领的方式,为党员设定岗位。目前,该社46名党员已全部分派至相应岗位并在市场信息收集、生产技术创新等岗位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最后,通过奖金奖励、评先树优等措施,益农引导党员为合作社发展出主意,探路子,坚持新技术党员先学,新品种党员先试,新设备党员先用,取得成效后再向社员推广的原则,遴选出种植技术好、服务能力强的6个党员示范户,做给社员看,引导社员干,带动社员共同致富。同时,该社还积极开展党员“一帮一”活动,每名党员致富能手和技术骨干结对帮扶联系5—10户村里的困难群众,帮助他们发展生产。合作社党员共结对帮扶农户230户,带领150多人实现了脱贫致富,进一步提高了合作社党支部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筑堡垒抓关键
蹚出合作社发展精品路
益农合作社党支部通过不断强化组织领导、政策引导、发动群众的堡垒作用,抓住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推动合作社向品牌化、产业化方向发展。通过党支部、理事会联席会议制度,指导理事会注册了“鲁岳”牌商标,将有机蔬菜贴上专有标签,提升产品附加值,蔬菜销售价格提升25%。牵头组织带领合作社闯市场跑销路,在北京、石家庄等地召开推介会13次,市场占有率迅速提高。目前,“鲁岳”牌有机蔬菜已获得“有机”和“绿色”农产品认证。
合作社还发挥区域带动作用。合作社投资400万元,在仁庄、田庄、邓庄等6个村流转600余亩土地,牵头成立联合社,共同建设生态采摘园项目,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实行“抱团”发展。目前,合作社党员已覆盖周边11个村,吸纳周边村社员700余人,带动群众增收400多万元。延伸产业链条也是合作社的重要工作。魏坊村蔬菜种植形成了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运输、统一销售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合作社扩展蔬菜种植面积400余亩,其中,新发展设施农业270多亩,发展七彩薯、反季节蔬菜等产品种类10余种,开辟河南、山西等省份新市场12个,全年交易额达到3512万元。
目前,益农合作社成员出资总额已达1160万元,年均经营收入达到3106万元,股金分红163.6万元,社员增收幅度达39%,先后被评为国家和省级示范农业合作社。
农村大众报记者祝超群
通讯员梁文博阴才陈栋
新闻推荐
□刘涛宋杰李胜男报道本报肥城讯针对创业者创业资金困难的瓶颈,肥城市进一步加大小额担保贷款优惠政策的落实力度,在资金层面对创业者实行了“你创业我帮扶,你贷款我贴息”的优惠扶...
肥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城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