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5月31日讯(通讯员 孟华)今年以来,肥城市食药监局实施“三小”食品监管长效机制建设3年行动计划,按照“强基固本、制度建设、水平提升”的思路,重点监管小作坊、小食品店和小餐饮店,分阶段逐步实现“三小”行业从“脏、乱、差”到生产规范的转变。
全面调查摸底,分类建档立卡。该局以14个基层所网格化监管为依托,对辖区所有“三小”行业进行调查摸底,分门别类,建立纸质和电子档案,全面掌握其底数、办证照率、生产经营食品种类、卫生状况、经营环境、从业人员状况等,为探索“三小”食品企业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奠定基础。同时,探索建立“目录管理”和申报备案管理制度,统一制定不允许小作坊生产加工食品目录。
强化量化分级,实施分层分类监管。加强持证“三小”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将“三小”单位划分为A、B、C三个级别,并实行动态管理,对长期等级较低的单位加大监督频次,督促主动向较高等级转化。对管理出现滑坡者一律下调等级。向广大群众大力宣传A级(笑脸)、B级(微笑)、C(平脸)等级划分的意义,让群众寻找笑脸状态成为自觉行动,督促餐饮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加大检测力度,从源头抓质量安全。利用快检箱,开展对豆制品、肉类、禽类、蔬菜农药残留等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的检测,加大对食品的监督抽查力度,加大跟踪抽查和专项抽查力度,从源头上抓食品质量安全。
创新监管方式,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明确镇街参与,工商、卫生等部门配合,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着手建立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如让社区、村委配合检查辖区内的小作坊;利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省级食品安全先进市契机,规范饮食经营户日常经营行为;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市民有选择地消费,让市场竞争迫使“三小”食品企业走向规范。
新闻推荐
□记者 董忆 五埠村位于肥城市孙伯镇西北方向六公里处,是一个三面环山的纯山区,西临东平县。这里仍然保存着几百年前的古代民居,相传建于明代。2011年,肥城市传统民居调查时被发现,20...
肥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肥城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