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范俐鑫
时报10月30日讯 (记者范俐鑫 通讯员崔清泉)藏书上万册,要建家庭图书馆,打算去世后免费向居民开放;决定捐献个人遗体,说服11位亲人签字同意;精通鲁绣、书画,17年举办义务讲座近千场……他就是今年77岁的马培淦老人。在家人支持下,曾为鲁绣厂厂长的他17年来退而不休,在社区发挥余热,成为居民身边的“平民模范”。
今年,马培淦一家和辖区其他30多户模范家庭,被舜耕路街道办事处推荐参选市中区百佳和谐家庭。虽然最终名单将在今年年底出炉,但这些平民模范们的故事已被居民口耳相传。
30日上午,记者同市中区百佳和谐家庭调研组一行人,走近这些被推荐家庭。“能在活着的时候为社会做些有意义的事情,才算没白活。”马培淦说,去年的一场大病让他有了创建家庭图书馆的想法。他打算把自己珍藏的上万册图书拿出来,在自己家中建个图书馆,去世后免费对社区居民开放,这一想法得到了家人的支持。此前,精通鲁绣、书法的他在社区义务开讲上千场,吸引、凝聚了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参与到社区文化建设中。同时,作为党员的他还在党建讲台上、在抗震救灾的募捐现场、在绿化美化的义务劳动中,身体力行、无私付出。
为支持医学研究,2008年,老人做出捐献遗体的决定,并于2009年向舜华社区提交申请,2009年办妥全部相关事宜。说起捐献遗体,马培淦没少费心思,他在自家和泰安老家各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说服11位亲人在捐献遗体的遗嘱上签字同意。
今年年初,市中区在全市率先开展百佳和谐家庭创建活动,活动开展以来近千户社区家庭踊跃参与、积极争创和谐家庭。
新闻推荐
泰安12岁神童来考南科大与苏刘溢同校并同样接受“个别化教育”
作者:赵静来自泰安12岁的女孩宋文清(右)静静地站在考生中等待入场。 记者郭尧 摄□实习生 朱士娟 本报记者 赵静粉红色的条纹短袖衬衣,灰色的牛仔裤,长长的头发盘在头顶,手里拿着文具袋,稚嫩...
泰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泰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