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宜凝
□见习记者 周宜凝
长清区文化馆馆长闫新玲19岁就来到长清区文化馆工作,至今已经为长清区的文化事业奉献了30年的青春。谈起在文化馆的工作,闫新玲最大的体会就是要“学中干,干中学”。记者采访当天,闫新玲正忙着一台晚会的彩排,采访过程中,她的手机一直在响,不断有彩排现场的工作人员向她汇报情况。闫新玲乐此不疲,她说:“不要小瞧文化工作,我们是负责净化心灵的。”
亲力亲为拉赞助,包圆长清大小晚会
2009年,省文联副主席、音乐家协会主席张桂林看完第四届山东国际大众艺术节“品质长清,美好生活”长清专场晚会后说:“别看长清这台演出多是群众演员,但演出质量和档次都达到了专业水平,长清大有人才啊!”这台晚会的导演正是闫新玲。作为馆长,闫新玲每天的日程相当满,除了要主持文化馆的日常工作,她还是几乎全长清区大大小小晚会的导演。除了要和晚会赞助单位联络,商讨细节,节目的策划、统筹,演员的排练,闫新玲都“包圆”了。
每年夏天和冬天是闫新玲最忙的时候,消夏晚会已成为长清的文化品牌,每年都要演出40多场,最冷的时候,春节文化系列活动有20多项,从春晚到民间文艺表演、到花灯布展,80%的活动都是文化馆主办。每场晚会闫新玲都亲力亲为,几乎所有的演员都要她来指导。文化馆的资金不充裕,很多晚会的资金都要她亲自出面去拉赞助。
对学生永远有一手,“朽木”也能变“千里马”
在闫新玲这里,大家都有机会成为千里马。有一次辅导检察院大合唱,原定的辅导老师教不会,很头疼,只得闫新玲亲自出马。
面对高学历的检察官们,闫新玲先是从思想上让他们对表演有形象的认知。“我让他们看我的眼睛,在舞台上什么眼神才叫灵动,才看起来有精气神。听我的声音,什么是‘声音化妆\’。在舞台上,你的声音要和平时不一样,考虑到观众的反应和整个舞台的效果,你要懂得调适声音。等他们对表演产生了兴趣之后,我再慢慢教他们如何控制肢体动作。对零基础的他们来说,当时设计的动作确实有一定难度,但我把动作拆分,由简到难。慢慢地,大家都学会了。”检察院的合唱在稍后的比赛中,夺得了很好的名次,后来还被选送到省里参加最终决赛。
闫新玲常在开会的时候要求员工,辅导节目的时候要懂得“新奇特”:就是要新颖、奇特、特殊。“没有不同于别人的特点,你怎么在比赛中脱颖而出?”闫新玲说。对于她来说,创新是一辈子的事,必须不停地学习,不停地想新招。
“比如快板,我排练的快板,不是干巴巴地在舞台上说就算了。服装是精挑细选的,比赛过程中,左手拿花,右手拿扇子,光扇子就有3种,随着表演,要随时变换。最后结束的时候,站位也和别人不同。整体重新包装下来,在舞台上演出的时候新颖又抓人。”闫新玲说。
为非遗不辞辛苦,原创“手龙绣球舞”
近年来,闫新玲为传承长清传统文化做了大量工作,这些年长清被省市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多达50多项,都是闫新玲和文化馆的同事共同努力挖掘整理出来的。其中,最轰动的当属《手龙绣球舞》。该舞蹈雏形起源于明末清初长清区赵营村,赵营村村民在原来的基础上添加了一些高难动作,成为别具一格的舞蹈形式。为了把长清独有的文化遗产发扬广大,闫新玲从1984年开始,就在赵营村走访老艺人,对每个动作,都细心琢磨。去杭州出差的时候,看到西湖里漂亮的画舫,游人坐在上面,随着龙头摇晃,特别有美感,闫新玲马上想到这个可以运用到舞蹈中;去乡间考察的时候,见到麦子随着风一波又一波地起伏,她马上又把这个动作融合到了舞蹈里。
从1984年到1990年,闫新玲在“手龙绣球舞”上耗费了12年的心血,经过不断地挖掘整理、加工提炼,终于使这一民间艺术得以成型成熟并大放异彩,“手龙绣球舞”从原来“一龙九珠”街头巷尾的小型扮玩,发展成为大型舞蹈艺术表演。
从懵懂到热爱,再到离不开
闫新玲从小能歌善舞,1977年,14岁的她以优异成绩考入泰安艺术学校,学习表演导演专业。1981年毕业后,她被分配到泰安地区梆子剧团,由于基本功扎实,刚到剧团就演上了主角,在《穆桂英挂帅》中饰演穆桂英,舞台上唱、念、做、打,闫新玲是剧团里名副其实的“台柱子”。
1983年闫新玲从泰安梆子剧团调回长清,到文化馆做群众文艺辅导员工作。以19岁的年龄进入文化馆,从光鲜亮丽的演员一下子成了馆里资历最浅、年纪最小的工作人员,环境的变化让闫新玲非常不适应。她曾暗暗发誓自己未来一定要离开文化馆。谁知道,这一干就是三十几年,身边那么多人,只有闫新玲没有动。
文化馆是个出人才的地方,闫新玲的很多同事都离开了这里,不是去了市里就是省里。闫新玲年轻的时候,也有大把机会,她曾参加过全国歌唱大赛,比赛结束后,10个歌手有9个当时都签约去了深圳,只有她没有去。这在其他人看来,是不可理喻的。当时文化馆一个月的工资仅有几十元,签约到深圳一个月就一千多,诱惑很大。很多朋友还建议她离开长清区,往更高的地方发展,但她却很热爱文化馆的工作,也舍不得离开一辈子为之奋斗的这片土地。她说:“我总害怕长清区文化断档,有我在,还得继续撑着。”
新闻推荐
时报讯 (见习记者刘阳)9月20日,江苏卫视益智答题节目《一站到底》将迎来首位农民工选手。他叫王东,山东泰安人,目前是一名电焊工人。据悉,这位淳朴憨厚的农民工用他的智慧一连击败了5位选手,其中包括...
泰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泰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