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 泉
也许是我自己正品味隔代亲情的缘故,这几年每逢清明节,在祖坟前摆放供品和分发烧纸时候,我总会想到奶奶和她那 “三月里,是清明……”的悲唱。
奶奶去世那年,我才八岁。
在蒙眬的记忆里,奶奶就是成天单独带我到村外打谷场上、老枣树下和沙土包里玩耍 (因我体弱怕与强壮孩子在一起受欺负)。对偶尔来我们家的老姥爷 (奶奶的父亲),我印象特深:身穿长袍、满面带笑的容貌不说,最主要的就是老姥爷来时,每每都是提两包 “蛤蛤” (糕点)、雨谷糖之类的食品。我自己吃过之后,还会跑到外面约几个小伙伴前来讨要。有时,奶奶收藏后说是没有了。我就当着小伙伴的面,翻腾出来分着让他们品尝。过后,自己又馋了,却忘了早已 “分光吃净”的前科,吵闹着再度讨要,换来的只是奶奶翻箱倒柜取出的空纸包和善意的责骂。
悄谙些世事时,常听到奶奶长声短叹地吟唱 “三月里,是清明”开头的歌谣。在奶奶不厌其烦的重复、更正中,我记住了唱词的大意: “三月里,是清明,家家户户上坟茔。左手拿着千张纸,右手 ‘迪娄\’ (提)着浆水瓶 (不知其意的谐音)。爷儿们上坟画十字,娘儿们上坟画圈圈。画了个圈圈盘口大,有一个口儿朝西南,哧的一声点着了火,喷的一下冒了青烟,咧开了小嘴儿哭上了黄天……”。
更多的词里面,还有姑嫂之间的对唱:
“嫂嫂嗳——别哭了,簪子掉了……”
“簪子掉了可值多少,不如活着你哥哥好……”
“嫂嫂嗳——别哭了,坠子掉了……”
“坠子掉了可值几文,不如活着那个人……”
后来才知道,奶奶所吟唱的是一首名叫 《寡妇哭坟》的歌谣。
奶奶二十七岁时,在本村教书的爷爷因看一本 《奇门遁甲》的邪书,疯癫出了家门。时过不久,传回了爷爷云游到关东从军当文书后猝死、杀马裹尸请家人速去搬灵的消息。奶奶闻讯近乎疯了,深更半夜哭着喊着往八里外的娘家跑,周岁多点的父亲和稍大些的姑姑就在屋里、院里哭叫呼喊……
由老奶奶作主,用卖掉八亩地的钱财作盘费,托本村一个小名叫 “叛”的人,陪十七八岁的二爷爷去东北搬灵。谁知被托的人心术不正,带着二爷爷只是到坟上看了看,就以当时搬不方便、不如三年头上再搬省劲为由,哄骗着二爷爷逛了北京逛天津,花净了卖地的钱空手而回不说,还让二爷爷染上了赌博、嫖娼的恶习。
此后兵荒马乱,搬爷爷的事就再也没有了可能。奶奶带着父亲姑姑艰难度日,已沾染吃喝嫖赌多项恶习的二爷爷,很快就扔掉了几十亩地的田产。到分家时,奶奶这一股只分得了几亩薄田。因此,奶奶一辈子最恨的就是那两个祸害了钱财、没办成正事的恶人。
奶奶特别地疼爱我,是因为在我之前夭折了三个哥哥。在眼看就要 “绝户”时,我才在母亲四十岁上迟迟的来到人间。听母亲说,我刚一落地,奶奶就跪在了当院的 “天堂” (供天爷爷的神位)下,磕起了一个又一个的响头,直到额头上磕起了又青又肿的疙瘩。随后,她又颠簸着小脚回到娘家,催着有秀才 “书底”的老姥爷,为我批出了生辰八字。她还对着苍天,许下了待我十岁时 “上泰安州烧香”的心愿。只可惜,还没等到还愿之日,她就走到了生命的终点……
肃立在奶奶的坟茔前,心目中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为奶奶在生前尽孝。
肃立在奶奶的坟茔前,我默默地告慰她老人家:您曾经百般疼爱的孙子,已经有了活泼可爱的孙子!
安息吧,奶奶……
新闻推荐
海河发源于河北、山西两省的山区,在天津附近汇合后称海河,流域面积达26.5万平方公里。流经德州市的徒骇河、马颊河和德惠新河属于海河水系。徒骇河流经禹城、齐河、临邑;马颊河流经夏津、平原、陵县...
泰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泰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