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延百里的泰山绿意盎然,这一切都是几代林业人爬山涉水、披荆斩棘的不懈坚持与努力的结果,他们用自己的专业技术与无私奉献的情怀守护着这片大山。来自泰山林场天烛峰管理区的崔玉国就是其中的一员。1997年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的崔玉国来到泰山林场樱桃园管理区担任林业技术员,专业出身的他17年如一日与大山为伴,与树木为伍,工作在林业第一线。
坚持、坚守,这里更需要他。刚参加工作时,崔玉国每天在山上大规模修枝间伐,搞病虫害防治,一住就一两个月,晚上老鼠在身上窜来跳去,蚊子、跳蚤骚扰不断,一阵大风就将搭好的帐篷吹翻。夜里从山上远眺灯火阑珊的泰城,崔玉国思想上也曾有过波动,但他留下并坚持下来。“老鹰的眼,兔子的腿,骆驼的胃。”这是代代林业人坚守的准则。崔玉国踏踏实实向“老林场”们请教,跟着一个个小班跑,熟记每个林片的情况,记录每个山头、山沟的名称,这样的手记他记了十几本,穿烂了十几双鞋,渐渐地他成了林区的“活地图”,对山林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崔玉国笑着说:“现在一天不上山就觉得少了些什么,心里空落落的。”
2006年崔玉国调到泰山林场第三大林景区天烛峰管理区,营林任务更加繁重。2010年距泰山封禅大典实景演出首演时间不足50天,天烛峰管理区接到剧场内外30000多平方米的绿化任务。任务重、时间紧、责任大,崔玉国作为绿化工程负责人,要安排劳动力的组织、花卉树木的选择、场地整理及挖穴栽植、浇水喷水等。50天里吃住在工地,没有休过1天班,晚上客土平整场地,白天调拨栽植苗木,不分白天黑夜,那段日子他的脸上脱了几层皮,嘴唇也干裂脱皮,最终出色按期完成任务。
近年来,为降低泰山森林火险隐患,要到偏远地段修枝间伐,这些地方地势险要,最近的也距工队驻地5公里的山路。面对艰巨的任务,崔玉国带领技术人员和施工队伍一起吃住在山上,现场指导,跟班作业,走两、三个小时从一个林片赶到另一个林片,每天在几个工地间穿梭的他只能带着饭边走边吃。这样的工作,崔玉国已经习惯啦。
在天烛峰工作的七年里,崔玉国踏遍了林区的沟沟坎坎,累计组织完成修枝间伐12000余亩,病虫害防治8000余亩,林地可燃物清理15000亩。工作之余,崔玉国不断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先后在国家、省级林业科技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石血人工驯化栽培技术研究》获泰安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为提高管理区大面积可燃物清理工作效率,节约资金,保证森林安全,崔玉国查阅大量信息,选定一种适合山上割灌的便携式割灌机,经过对机器的改进,使其更加适应山地作业。机器投入使用后,一台机器一天就顶七八名壮劳力的工作量,受到了施工队伍的好评,并迅速推广应用。
常年在外奔波,跋山涉水,崔玉国左腿半月板严重受损,做了半月板摘除手术,如今运动量过大就会酸痛,但是今天我们依然能看见他在各个片区中穿梭,“我对这项工作的热爱已经超过了一切”是他坚持的动力。
□侯宝林林菁华
新闻推荐
2015年底泰城空气质量将改善20% 泰安市启动蓝天工程防治大气污染
本报12月17日讯(通讯员
王斌)近日,《泰安市大气污染防治“蓝天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审议稿)通过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审议。计划到2015年底,泰安市大气污染治理初见成...
泰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泰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