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月22日讯(记者
米广莉)2013年,泰安市全面推行了以依法规范职权和定廉、诺廉、督廉、述廉、评廉为主要内容的“1+5”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切实增强了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规范职权和“五廉”措施,为权力运行上了一把“保险锁”,也为干部廉洁从政系上了一条“安全带”。据统计,2013年,全市共梳理各类职权17046项,编制职权目录5219个,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15758个,共查找在权力行使、制度机制和思想道德等方面存在的廉政风险4万余个,签订承诺书3.46万份,制定防控措施12.6万余条。
为较好地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2013年,市纪委实施“1+5”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按照职权法定、权责一致的原则,对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职权进行逐层清理,厘清职权底数,编制“职权目录”,科学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把各类权力置于阳光之下,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查找各类职权存在的风
险,特别是重点岗位、关键部位、关键环节存在的廉政风险,通过自己查找、群众评议、专家建议、案例分析和组织审定等方式,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通过采取党员群众监督、单位内部监督、纪检监察监督和电子监察系统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健全预警程序,促进廉政风险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去年全市共发现问题预警纠错565个;建立与述职相结合的述廉制度,每年各部门各单位中层以上干部定期进行述廉,接受同志们的监督,并对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进行评议考核。2013年,全市2069个单位进行了述廉评廉。
为确保防控机制得到实效,市纪委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坚持统筹安排,层级推进,在全市各级选取35个工作基础好的部门、单位作为联系点,委局机关相关室通过调研等方式进行督促指导,派驻机构直接到联系点蹲点指导工作,把联系点培养成示范点,发挥典型带动作用。同时坚持规范职权与党务、政务公开相结合,自律与他律相结合,领导带头与全员参与相结合,常规监督与依靠科技手段监控相结合,防控问题与建立和完善制度相结合,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风险,用创新的措施来防控,制定更加科学有力的防控措施,建立起横到边、纵到底、覆盖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所有公职人员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切实让全市广大党员干部不愿腐、不想腐、不敢腐,调动了党员干部投身富民强市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
新闻推荐
本报1月22日讯(记者董忆)今天上午,泰山画派座谈会召开。山东省美协主席张志民,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志华出席并讲话。 在听取了省内部分专家学者就推进形成“泰山画派”的意见建议后...
泰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泰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