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新闻 新泰新闻 肥城新闻 宁阳新闻 东平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泰安市 > 泰安新闻 > 正文

“走”出来的新闻生命力 ——泰安日报社记者新春走基层活动综述

来源:泰安日报 2014-03-01 16:35   https://www.yybnet.net/

 

《“家庭农场主”的喜与盼》《福利院里妈妈的味道》《舌尖上的年味》《陈丽和8路车的春节故事》……一篇篇散发清新气息的报道、一幅幅鲜活生动的照片、一段段真切温暖的故事,是泰安日报社记者献给全市人民的一份新春特别贺礼。

1月30日,泰安日报社新春走基层专题采访活动正式启动,10多名记者,轻车简从,分赴乡村社区、田间地头、大街小巷,用实际行动践行“三贴近”原则,挖掘生动事例、吸取新鲜营养、感受时代脉搏。20多天来,他们用心聆听群众声音,用脚走近百姓身边,用笔记录泰安变迁,深刻领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内涵。

●贴近群众接地气,聚焦新春幸福景

基层是最好课堂,群众是最好老师。泰安日报记者将“新春走基层”作为深化“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有力行动,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扎实推进。记者沉下身、静下心,用心捕捉基层群众新创造,生动聚焦马年新春幸福景。

1月31日,农历大年初一,当许多人仍沉浸在过年的喜庆气氛中时,8路车的驾驶员陈丽已经开始了新一年的工作。记者田鑫跟随陈丽的行驶路线,记录她新年第一天的工作历程。采访过程中,不断有人上车问路,陈丽总是微笑应答,乘客们也自然地还以微笑。田鑫在写完《陈丽和8路车的春节故事》后,感慨道:“只有深入到一线才能抓取鲜活的新闻素材,报道才能写得生动感人,才能吸引读者。”

幸福有时很简单,只是一个温暖的怀抱、一份团圆的热闹。元宵节当天,记者董忆在市儿童福利院感受到了福利院里妈妈的味道,“元宵节前天,我和孩子们一起包了元宵,还带着他们去看了刚上映不久的《大闹天宫》,把他们高兴坏了。”保育员王老师几句简单的话语,却道出孩子最朴实的欢乐。看着福利院里温馨的布置,童真的欢笑,董忆在采访手记中写到:“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每一个天使都不能被辜负,正是福利院老师们的辛苦付出,才让这些孩子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

●贴近实际转作风,民情民生挂心头

用脚底板感受民生冷暖,真诚回应群众关切。春节期间,记者王国梁利用去东平走亲戚的机会,联系采访了东平县黄金道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一名负责人宋广莲,听她讲述承包土地以后的喜悦和期盼。“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一些为改革配套的政策也许跟进得并不那么及时。针对这个问题,宋广莲向我倾吐了合作社经营中的一些困难,列举了诸如融资难、基础设施不健全等各种问题。”王国梁说,他将这些问题在稿件中进行了客观报道,希望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共同支招。在王国梁看来,党报记者既有义务宣传好党的政策,也有责任将群众的呼声如实反映出来。唯有这样,才能当好党的“耳目喉舌”,才能切实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有用参考。

怀有民生情怀,笔下方能流淌出有温度的文字。除夕,当大多数人吃过年夜饭,在家中观看春晚时,一些客车驾驶员们还在路上。1月30日,农历除夕这一天下午,记者朱冰来到泰安汽车站采访除夕末班车驾驶员,冯兆忠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把乘客安全送到站是我们的责任,乘客平安,我们也快乐。”冯兆忠乐观的心态,每一天脚踏实地工作的精神,令记者的敬意油然而生。那一刻,朱冰脑海中闪过这样的话:“也正是因为这份默默的坚守,才让我们大家的出行变得更加便捷,让旅途成为了流动的风景。能把一件平凡的事一直坚持下来,就值得学习,就值得弘扬。”

聚焦新春新景,反映民生民情。《欢天喜地贺新春》《送“福”回家》《岱庙庆新春,山村过大年》……记者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新闻现场,记录下那些忙碌的身影、那些幸福的笑脸,串联成一幅幅泰汶儿女同贺新春的幸福画卷。

●贴近生活写真情,乡音方言最动人

“字里行间‘带着寒霜\’‘冒着热气\’,透着节日的喜庆,传递着百姓的心声。这样的新闻,大家愿意看、喜欢看。”一位退休的新闻工作者评价说。

在“新春走基层”稿件中,《春秋古城里的传统年味》《舌尖上的年味儿》等反映了百姓喜庆祥和过大年的节日景象;《宁阳本土招工要靠“抢”》《踏上新一年的“找活儿”路》等描绘了人勤春早的生动场景;《新泰芹菜变身“当家菜”》《“家庭农场主”的喜与盼》等展现了新农村老百姓辛勤劳作的新形象。

“真正‘沉下去、蹲下来\’,才发现基层是新闻‘富矿\’。”记者张中乾说。“说起新泰芹菜,当地人这样形容它:章丘大葱莱芜姜,不如新泰芹菜香,莱阳梨脆无渣,新泰芹菜超过它。这些出自群众口中的话为稿件增色不少。

“你把群众当朋友,群众才会跟你讲知心话。”这是记者费凡的切身体会。大年初一,费凡在岱庙唐槐院门口与一群身穿汉服的年轻人交流,这群大学生为保护汉服文化而放弃休息时间,走上大街小巷做宣传的义举让她感动;舞台上,专业演员放弃大年初一在家休息的机会,专门来此为市民奉上节日文化大餐的敬业精神让她敬佩。而这些,都为稿件写作提供了丰厚的新闻素材。

好的新闻作品是靠深入基层。植根基层,那些鲜活的形象、动人的故事、生动的语言就会扑面而来,基层,永远是新闻记者赖以生存的土壤、氧气和水。

新一年的历程已经开启,本报记者将继续深入基层一线,到新闻源头寻觅活水,到泥土深处汲取养分,让我们的新闻报道更有感染力、影响力和生命力。

□记者 赵莎莎

新闻推荐

泰安市2人被评为 “山东优秀发明人”

本报3月2日讯(记者 赵莎莎)在第四届“中国专利山东优秀发明家”评选活动中,泰安市山东农业大学的杨越超、山东省果树研究所的鲁墨森荣获“山东优秀发明人”称号。 山东优秀发明家评...

泰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泰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走”出来的新闻生命力 ——泰安日报社记者新春走基层活动综述)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