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整改的问题整改目标主要措施牵头领导责任单位完成时限1科学发展观落实不到位问题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明确发展方向,深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稳妥推进各项改革。 1、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和正确政绩观,树牢“一张蓝图绘到底”、“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正确处理好发展与改革稳定、速度与质量效益、环境保护与民生改善的关系,深入研究和谋划泰安长远发展、持续发展、科学发展,拿出具体的办法和措施。
2、进一步坚定发展方向。充分发挥泰安资源、区位、交通和科教等优势,继续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总抓手,把增加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作为评价标准,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和主攻方向,加快实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万亿三年行动计划”,统筹推进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旅游业、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一圈一带”发展规划和泰安市出台的意见,实现泰安与省会城市群各市共赢发展、一体推进。
3、不断完善改进考核机制。根据各县市区条件的差异,充分考虑基层现实条件、工作基础,研究制定科学的考核办法,解决逐级传导压力、分解任务指标,导致有的基层单位在数字上做文章、工作上有水分的问题。完善财政收入指标,整治收入项目列收列支现象;细化完善招商引资考核机制,注重效益和质量,避免盲目招商、不计成本、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行为。
4、稳妥有序推进各项改革。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关于改革的决策部署,抓好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和《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4年工作要点》的落实工作;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创新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机制,构建国有资本合理流动、有效配置的平台;抓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编制市级行政审批项目目录,建立行政审批智能化管理系统,确保审批事项办理承诺时限在原承诺基础上再压缩20%-30%;探索完善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深入推进县域金融创新发展试点工作。
5、深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统筹当前与长远、短期与长期发展的关系,摆脱唯GDP的思想束缚,强化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导向,落实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计划,在扶持本地企业发展、增强企业活力上下功夫,培育大型支柱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尽快实现发展引擎的换代升级,提高财政收入质量,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后劲。
市政府
各领导
成员
市政府办公室
市发改委
市经信委
市财政局
市人社局
市商务局
市国资委
市金融办
市经合局等
长期任务,2014年12月底前取得阶段性成效2联系和服务群众不主动、不紧密问题 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服务意识,把维护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统筹推进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工作,增加民生领域投入;深入基层群众,直面群众反映的问题,主动回应群众诉求。 1、强化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站在群众立场上考虑问题,在其位谋好政,真心为民谋利,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2、研究加强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具体措施,探索在畅通联系群众渠道、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等方面的具体办法,发挥12345市民服务热线等平台作用,定期汇总研究群众意见建议,及时转化为改进工作的制度、办法和措施。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群众来信来访,坚持定期接访、主动接访,包保化解信访积案。
3、健全完善公共财政体系,逐年增加民生领域投入,下大气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就业、养老、教育、医疗、住房、交通、社会保障等突出问题,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办好每年的民生实事工程。
4、加大对政务服务工作的监督检查,杜绝利用便民服务谋取不正当利益现象。突出治理执法监管部门和窗口单位,服务行业“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对服务对象态度冷漠生硬,甚至刻薄刁难等行为;坚决整治执法监管中的作风粗暴、滥用职权行为,杜绝多头执法、重复检查及以罚代管、一罚了之的行为;坚决查处执法不公,优亲厚友,宽严失度,公事私办,目无群众,吃拿卡要,以权谋私等行为。
市政府
各领导
成员
市政府办公室、
市信访局、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监察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
市人社局、市住建委、市交通局、
市卫生局、市安监局、市食药局、市行政服务中心、市供电公司等
长期任务,2014年12月底前取得阶段性成效
(下转03版)
新闻推荐
本报9月29日讯(记者 赵莎莎 通讯员 杨波 王瑜)国庆黄金周来临之际,泰安市根据4A级以上景区规划、面积和近几年实际接待数据,测算出了日最大承载量,并制定了分流和安全预案。 根据测算...
泰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泰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