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血糖高不能吃甜食”,“我有糖尿病不能饮酒”……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呈迅速上升之势,“糖尿病”在生活圈子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已经成为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第三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
11月14日是第8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主题是“健康饮食与糖尿病”。记者采访了解,泰安市出现糖尿病发病高峰年龄提前且高发区向农村集中的特点,然而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治疗方面却存在不少误区。
发病高峰年龄
从60岁提前到40岁
据统计,目前中国每10个人中就有1个糖尿病患者。除了庞大的病患群众,大部分介于健康期和糖尿病之间的糖调解受损人群并不晓得自己处于危险边缘。
正常情况,空腹时血糖指数在5.6—7mmoL/L之间,餐后在7.8—11.1mmoL/L。有的市民饭前心慌,血糖已经快到7mmoL/L就可能已经处于“糖调节受损期”,此时如果多吃蛋白质、粗粮、谷物以及增加运动可以将血糖控制到正常水平,如果放任发展一般会在5年内转成糖尿病。“一般两个人中,就有一个是糖尿病或糖调节受损期。”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石昌红介绍。
除了数量增加,发病年龄提前也令人堪忧。“过去,糖尿病发病高峰年龄是60岁以后,而现在,这个年龄提前到了40岁。”石昌红介绍,她接触过的最小糖尿病患者仅4岁。石昌红建议,今后中小学体检中应适当增加血糖检测。
另外,糖尿病高发区逐步转向农村。“随着生活条件调高,农村的生活结构逐步改善,体力劳动减少,但是饮食结构却没有随之改善,加之缺乏医学常识和医疗资源,导致农村患糖尿病的人群逐渐增多,却得不到及时控制。”石昌红说。
肥胖、巨大儿产妇等四类人群
为高危人群
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由此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疾病、眼底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四肢溃烂等。但是,如果能尽早发现并确诊糖尿病,提前干预,是可以阻止病程发展的。
石昌红介绍,肥胖、生过8斤以上巨大儿的产妇、直系亲属有糖尿病史及40岁以上人群为糖尿病高危人群,建议每年体检测血糖。
一般而言,如果超过标准体重20%则界定为肥胖。而孕妇怀孕期间由于激素分泌的变化,对糖的吸收能力增强,代谢能力相对减弱,可能患上妊娠期糖尿病,患糖尿病的孕妇血液中含糖量很高,造成胎儿营养很好,长得又红又胖,常常超过4000克。妊娠期糖尿病如不及时控制,不仅容易引发感染、流产、早产、羊水过多、妊娠高血压,还会造成胎儿巨大或畸形,且新生儿产伤、产后出血发生的几率增高。
平衡膳食
健康生活
糖尿病患者的发病与不良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高盐、高油、高糖、少运动等生活习惯都是糖尿病的诱因。
在饮食方面,石昌红表示,“任何一种食物无法含有所有营养素,只有通过多种食物混合才能达到营养齐全。糖尿病患者要少量多餐,将正餐的主食匀出1/4的量作为加餐,普通市民也应该均衡饮食。一般,米粥糖分要比蒸的米饭糖分多,发面面食糖分高于死面,混合谷物比单一谷物营养高。”
石昌红建议糖尿病人多饮水,限制饮酒。“酒中含的酒精热能很高,空腹饮酒易出现低血糖,尤以注射胰岛素或口服磺胺类降糖药物时。如果无法避免,也尽量不饮白酒,而选用酒精浓度低的啤酒、果酒,并避免空腹饮酒。”石昌红表示,糖尿病患者每天摄入的酒精量,男士不多于25克,女士不多于15克。“按男士标准计算,也就是白酒不超过1两,啤酒不超1瓶,红酒不超100毫升。”
□记者 秦承娇
新闻推荐
本报11月19日讯(记者 宋凯)今天下午,泰安市召开冬季防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市委常委、副市长刘卫东参加会议并讲话。 刘卫东指出,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领导同志要保持清醒头脑,充分...
泰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泰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